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源配置视野下的聚落社会(以湖南通道阳烂为案例)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10233413
  • 作      者:
    作者:罗康隆|责编:武丛伟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在以村落为代表的聚落社会中,不论是从人与物的起源,还是家族社会的组织,抑或是村民的生计方式、象征系统,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围绕着资源展开。在人们面对的资源稀缺上,不同文化下的人群建构起了对资源的利用方式。文化不仅是认识资源的前提,也分野了资源,使资源在不同的文化下呈现出了不同的序列;文化不仅组合了资源,也规约了利用资源的方式,人们是在特定的文化下去利用有限而稀缺的资源,在风险最小化的前提下,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就人类来说,不同民族所构造出的不同文化就是应对这种资源稀缺的结果,也是一种表达。由此,在人类可以生存的环境内,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形成了对资源利用的文化制衡格局,资源利用制衡格局的形成是人类生存安全的基础,也是人类可以永续发展的前提。书稿从聚落社会资源配置的维度,以解剖麻雀的精神,以小见大,以湖南阳烂侗寨为范本,分析了资源配置在当代少数民族聚集村落的方式方面的变革、作用与意义,探索了保护少数民族特色与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融入现代社会的道路。
展开
目录

自序
导言
第一章 民间村落与家族
第一节 人与物的起源传说
第二节 华夏背景下的民间村落与家族
第三节 家族组合关系与资源配置
第二章 村落资源配置的文化序列
第一节 家族——村落的文化含义
第二节 村落资源的文化分野
第三章 命根子及其文化符号
第一节 村民生活中的鱼与稻
第二节 稻与鱼的文化象征系统
第三节 地方性知识的价值与取向
第四章 村落资源的维护
第一节 资源的文化边界
第二节 资源利用的规则
第五章 生存安全与生计保障
第一节 生计方式的安全选择
第二节 生计保障的制度安排
第三节 生计方式的文化逻辑
结语 民族志与“文化”的解读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