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光生化制氢的定义与发展历史
1.2 农业废弃物资源特点及利用模式
1.2.1 农业废弃物资源特点
1.2.2 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模式
1.3 光生化制氢过程中的热量分布传输特性
1.3.1 光生化制氢过程的传热特性
1.3.2 光生化反应器的热量传输特性
1.4 农业废弃物光生化制氢过程的工程热物理问题
1.4.1 工程热物理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1.4.2 光生化制氢过程热效应理论的提出
参考文献
第2章 农业废弃物能源转化预处理
2.1 农业废弃物理化性质
2.1.1 秸秆类农业废弃物物理特性
2.1.2 秸秆类农业废弃物化学特性
2.2 农业废弃物微观结构与生化转化途径
2.2.1 粒径
2.2.2 比表面积
2.2.3 松装密度变化
2.2.4 SEM微观形貌
2.2.5 官能团
2.2.6 结晶度
2.2.7 聚合度
2.2.8 抽提物
2.3 农业废弃物超微化粉碎预处理技术
2.3.1 农业废弃物超微预处理工艺单因素评价
2.3.2 农业废弃物超微预处理工艺过程优化
2.4 农业废弃物同步及异步酶解预处理技术
2.4.1 不同球磨时间高粱秸秆的酶解反应速率变化
2.4.2 不同球磨时间高粱秸秆粉体的酶解动力学参数
2.4.3 酶解糖化过程中的单因素分析
2.4.4 酶解糖化过程的响应面工艺优化
2.4.5 纤维素酶回收利用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章 农业废弃物光生化制氢工艺过程
3.1 产氢基质对光生化制氢过程的影响
3.1.1 秸秆类农业废弃物光生化制氢过程的影响因素
3.1.2 能源草光生化制氢过程的变化与比较
3.1.3 瓜果类农业废弃物光生化制氢过程的影响因素
3.1.4 落叶类废弃物光生化制氢过程的影响因素
3.2 光源特性对光生化制氢过程的影响
3.2.1 光合产氢混合菌群生长光谱耦合特性
3.2.2 光合产氢混合菌群代谢产氢光谱耦合特性
3.3 金属离子添加物对光生化制氢过程的影响
3.3.1 铁离子添加物对光生化制氢过程的影响
3.3.2 镍离子添加物对光生化制氢过程的影响
3.3.3 锌离子添加物对光生化制氢过程的影响
3.3.4 光生化制氢过程金属离子添加工艺技术优化
3.4 无机盐添加物对光生化制氢过程的影响
3.4.1 磷酸盐添加物对光生化制氢过程的影响
3.4.2 碳酸盐添加物对光生化制氢的影响
3.5 氨基酸类添加物对光生化制氢过程的影响
3.5.1 氨基酸类添加物对产氢量的影响
3.5.2 氨基酸类添加物对产氢速率的影响
3.5.3 氨基酸类添加物对光生化制氢液相末端产物的影响
3.5.4 氨基酸类添加物对光生化制氢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章 光生化制氢过程热效应的特性与影响因素
4.1 光生化制氢过程的热量传输特性分析
4.2 光生化制氢过程热效应理论
4.2.1 光生化制氢过程热效应研究现状
4.2.2 光生化制氢过程产氢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特性
4.2.3 光生化制氢过程产氢微生物的热动力学特性
4.3 光生化制氢系统热效应的影响因素
4.3.1 初始温度对光生化制氢系统热效应的影响
4.3.2 光照强度对光生化制氢系统热效应的影响
4.3.3 接种量对光生化制氢系统热效应的影响
4.3.4 碳源对光生化制氢系统热效应的影响
4.3.5 底物浓度对光生化制氢系统热效应的影响
4.3.6 底物接入时间对光生化制氢系统热效应的影响
4.3.7 NH+4浓度对光生化制氢系统热效应的影响
4.4 热效应理论与光生化制氢过程的耦合特性
4.4.1 光生化制氢热效应对光合细菌产氢能力的影响
4.4.2 光生化制氢热效应对光合细菌酶活性的影响
4.4.3 光生化制氢热效应对光合细菌生长代谢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热效应的光生化制氢过程调控原理
5.1 光生化制氢过程的热质传递特性
5.1.1 光生化制氢过程的传热特性
5.1.2 光生化制氢过程的传质特性
5.2 基于热效应的光生化制氢体系多相流动特性
5.2.1 农业废弃物光生化制氢多相流体系固相沉降性能
5.2.2 农业废弃物光生化制氢体系多相流动特性
5.2.3 农业废弃物光生化制氢体系速度分布规律
5.2.4 农业废弃物光生化制氢多相流体系产氢能力
5.2.5 农业废弃物光生化制氢体系速度场数值模拟
5.2.6 农业废弃物光生化制氢多相流体系浓度场数值模拟
5.3 基于热效应的光生化制氢系统温度场分布规律及其调控
5.3.1 光生化制氢系统温度场分布规律
5.3.2 光生化制氢系统温度场分布调控技术
5.3.3 光生化制氢系统温度场特性
5.3.4 光生化制氢系统温度场数值模拟
参考文献
第6章 热效应理论在光生化反应器设计中的应用
6.1 基于热效应理论的环流罐式光生化制氢反应器设计
6.1.1 环流罐式反应器内部热能传输过程研究
6.1.2 环流罐式反应器光生化制氢过程中的产热速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