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机制协调与融合研究》以“多规合一”试点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起点,从关键环节的角度出发,提出基础整合、编制协调、实施衔接和保障融合等解决方案,以期助推我国规划体系的现代化演变进程,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本书共包括九章及一个问卷附录,每部分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章研究背景和意义。在新常态背景下,推进“多规合一”机制协调与融合研究,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规划体系等现实需要,也是提升规划整合能力、强化空间管控能力、优化空间开发模式等客观需求。
第二章文献综述。主要围绕“多规合一”规划理念探索、规划概念解读、多规冲突认知、地方试点总结和融合路径研究等五大领域和十个相关知识点展开文献梳理和论述,为多规协调和融合机制研究提供相关的文献支撑和研究基础。
第三章理论基础。集中阐述“反规划理论”“空间结构理论”“人本规划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规划协作理论”等基本思想的内核要义,为城乡均衡、空间均衡和科学协调的现代规划体系寻求必需的理论储备,也为构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划体系奠定探索创新的理论源泉。
第四章演变历程。立足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和地方试点的阶段探索,系统阐释“多规合一”的发展历程。以广州、厦门、开化、上海、重庆、海南和贺州等典型模式为基础,归纳“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强化一张蓝图协调对接”“加快行政体制创新改革”“加速规划体系重构进程”等基本共识和“数据标准难融合”“文本编制难协调”“落地举措难整合”等客观问题。围绕“多规合一”试点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从体制掣肘、利益博弈、法规困境、人才困境、理念滞后等角度揭示制约规划整合的深层影响因素。同时,借鉴日本、德国、荷兰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特征,为“多规合一”试点的统筹协调、空间规划的理念创新和体系构建提供重要的示范效应和参考价值。
第五章“多规合一”的基础要件对接。围绕多规整合“主要思路”“主体框架”“基本原则”和“编制技术”等规划基础要件,加强编制理念、整合方向和合一认知的统筹协调,推进空间规划框架搭建、多规整合目标统筹和顶层设计、主体功能定位,强化底线思维、差异协调、蓝图统一、项目保障等基本原则,促进规划编制方法改进、编制数据统筹、综合预测协调和融合规程制定等在技术上的成功对接。
第六章“多规合一”的编制协调机制。以规划组织、规划标准、规划内容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要素整合为核心,推进规划编制主体融合、多向联动机构建立和强力领导机构的组建,建立统一用地分类、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坐标系统,加强总体布局科学谋划、重点任务空间对接、规划目标和期限协调,推进信息平台框架建构、信息平台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平台体系搭建。
第七章“多规合一”的实施衔接机制。围绕实施环节的管理机制、专规对接机制、空间协同管制体系、规划实施反馈机制和行政审批改革机制等,加快推进规划机构职能改革、部门规划联动协同机制构建,着力加强专规图斑重叠对接、开发边界散乱处置和专规编制同步处理,不断健全管制分区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分工体系、空间管制政策协同体系,持续完善规划评估修编机制、动态调整机制和实施反馈机制,启动规划审批权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中介监管审批制度改革。
第八章“多规合一”的保障融合机制。以组织保障、考核机制、多元参与、实施监督和规划立法等为重点,大力推进空间规划大部制改革,组建强有力的实施领导机构,逐步完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和综合考核机制,构建多元主体民主参与体制机制和多元主体有效参与的协作平台,推动监管机制向事中事后、联合审查和综合执法转变,分时序谋划出台国家规划法、空间规划法,确立“多规合一”的法律地位。
第九章研究结论与展望。通过分析指出“多规合一”是时代的产物,是规划协调与融合的阶段性需求,理性得出自然资源部门的成立是规划体制改革初步成果的基本判断。同时,也强调“多规合一”内涵有待深化、理论层面研究尚可深入挖掘、多学科之间的联动研究不足和多规融合应用研究尚可强化等短板,并从空间治理和区域整合的角度,提出下一步应细化并落实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动跨区域综合性规划的编制等工作。
附录《“多规合一”机制协调与融合研究》“十问”调查问卷。从具体操作、体制创新和未来趋势等三个角度共十个问题展开问卷调查,并就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得出较具参考价值的基本结论,利于推进规划发展体制系统完善和一定程度上佐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