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智慧
0.00     定价 ¥ 3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9282117
  • 作      者:
    编者:刘北桦//唐志强|责编:赵娴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智慧》这本书,试图对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的起源、内涵、立法、典型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阐述了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天人合一”思想、“三才”思想及其派生的“三宜”思想、相生相克思想、物质循环思想、资源保护思想、适度利用思想等朴素的生态思想,对深化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当代价值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特别是本书秉持科学的自然历史观,通过汲取传统农业生态思想精华,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提供了历史支撑和有益启示。
展开
目录

引言 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起源的背景
一、传统农业生态思想起源的自然生态基础
(一)地形地貌各异
(二)土壤类型丰富
(三)生物群落多样
二、传统农业生态思想起源的生产生活基础
(一)农业生产基础
(二)社会生活基础
三、传统农业生态思想起源的哲学基础
(一)《易经》的自然之道
(二)儒家伦理观
(三)道家自然观
(四)墨家的“和”哲学
(五)五行的要素关系
第一章 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的内涵
一、传统农业生态文化的总特征——“天人合一”思想
(一)形成与发展
(二)内涵与实质
(三)作用与影响
二、传统农业生态思想的内容与意义
(一)“三才”思想
(二)“三宜”思想
(三)相生相克思想
(四)物质循环思想
(五)资源保护思想
(六)适度利用思想
第二章 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下的典型实践
一、时宜原则的生态实践
(一)农时观念的产生与内涵
(二)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利用
二、地宜原则的生态实践
(一)精耕细作技术
(二)土地利用技术
(三)土壤改良技术
三、物质循环思想的生态实践
(一)废物利用与积肥制肥
(二)农牧结合与农畜互利
(三)稻鱼共生与桑基鱼塘
四、相生相克思想的生态实践
(一)问作套种与轮作技术
(二)生物防虫技术
第三章 传统农业资源保护法制与实践
一、水资源保护法制与实践
(一)水资源保护法制
(二)农田水利保护实践
二、土地资源保护法制与实践
(一)土地资源保护法制
(二)土地资源保护实践
三、林木资源保护法制与实践
(一)林木资源保护法制
(二)林木资源保护实践
四、渔业资源保护法制与实践
(一)渔业资源保护法制
(二)渔业资源保护实践
五、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与实践
(一)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实践
第四章 传统农业生态思想的启示
一、吸取近现代历史教训,不断提高对农业生态问题的认识
(一)发达国家对农业生态问题的认识
(二)我国农业所面临的生态问题
(三)我国对农业生态问题的认识
二、弘扬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坚定不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一)继承“三才”思想,树立农业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新理念
(二)继承“三宜”思想,因时、因地、因物创造灵活多样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三)继承精耕细作传统,建立集约高效、立体循环、平衡配套的现代农业生态系统
(四)继承养地用地传统,农牧结合,废物利用,保障农田生态系统的永续利用
(五)利用相生相克原理,发展生物防治,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平衡
(六)继承御欲节用传统,适度开发利用,减少自然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七)弘扬农业生态文化,引导农民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新农村
第五章 深化中华农耕文化研究的建议
一、继续研究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二、深度挖掘传统农业生态思想价值,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三、弘扬传统农业生态思想,研发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
四、运用系统观、整体观,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法律体系
五、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地和传统村落,留住农耕文化的载体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