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总论
1.1 生物资源与生物资源学
1.1.1 生物资源属性与相互边界
1.1.2 生物资源学诠释
1.1.3 生物遗传资源挖掘与管理
1.1.4 生物质的生产与炼制
1.1.5 生物信息资源及其挖掘利用
1.1.6 生物资源保护及其责任
1.1.7 生物资源工程及其价值
1.1.8 21世纪面临的生物资源挑战
1.1.9 生物资源机遇
1.2 国外视角的生物资源观
1.2.1 生物资源的界定与发展
1.2.2 生物资源研究现状
1.2.3 日本大学生物资源学科建设概况
1.2.4 微生物资源的发展与应用
第2章 生物遗传资源
2.1 生物遗传资源概述
2.1.1 生物遗传资源的诠释
2.1.2 生物遗传资源的类型
2.1.3 遗传资源发掘与利用的策略
2.1.4 现代遗传资源发掘技术的应用举例
2.1.5 几种重要遗传资源的应用
2.2 生物遗传资源各论
2.2.1 蕨类植物资源利用的理论与技术
2.2.2 沿海滩涂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挑战
2.2.3 芽孢杆菌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2.4 药用石斛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策略
2.2.5 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及其功能
2.2.6 大气微生物及其资源特征
2.2.7 植物根际促生菌资源概述
2.2.8 微藻—新型农作物
2.2.9 肠道菌群资源化利用前景分析
2.2.10 药用植物发展中的种质资源问题
2.2.11 光皮木瓜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策略
2.2.12 白及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策略
2.2.13 云南蓖麻资源现状及种植开发前景
第3章 生物质资源
3.1 生物质资源及其科学利用
3.1.1 生物质资源诠释
3.1.2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资源
3.1.3 几丁质
3.1.4 生物活性物质
3.1.5 生物质材料和生物基化学品
3.1.6 生物质能
3.1.7 生物质资源科学利用前瞻
3.2 生物质资源各论
3.2.1 低品生物质的工业化利用
3.2.2 农林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
3.2.3 生物矿化材料资源利用及其前景
3.2.4 秸秆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及其前景
3.2.5 秸秆利用的系统开拓之路
3.2.6 微藻生物质的获得和工业化利用
3.2.7 麻类作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3.2.8 茶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
3.2.9 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3.2.10 生物质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复杂结构描述方法
3.2.11 微藻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局限及前景
3.2.12 种子贮藏蛋白质与种子进化
3.2.13 生物质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和高附加值化学品
3.2.14 农林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2.15 农作物秸秆资源在生态环保建材中的利用
第4章 生物信息资源
4.1 生物信息资源概述
4.1.1 生物信息资源的诠释
4.1.2 大数据与生物信息资源发展
4.1.3 生物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4.1.4 生物信息资源的保护与挑战
4.1.5 生物信息资源的应用
4.2 生物信息资源各论
4.2.1 生物信息资源相关分析及应用工具
4.2.2 生物信息资源的组学方法与技术
4.2.3 基于基因测序的生物信息资源产业利用现状
4.2.4 国家分子生物信息数据库及其应用
4.2.5 微生物组的研究概况
4.2.6 微生物群落元基因组信息资源
4.2.7 代谢组学的技术及应用
4.2.8 宏基因组资源与人体疾病
4.2.9 功能未知基因资源的开发
4.2.10 新基因资源的自然进化与人工合成
4.2.11 水产病原微生物的非编码RNA及其组学意义
4.2.12 蛋白质组学及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应用
第5章 生物资源保护
5.1 生物资源保护概述
5.1.1 生物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
5.1.2 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框架
5.1.3 我国生物资源保护实践
5.1.4 生物资源保护问题和对策
5.2 生物资源保护各论
5.2.1 中国茶资源变迁与茶文化
5.2.2 中国生物资源保护的挑战与建议
5.2.3 中国进出境生物物种资源监管保护存在的问题
5.2.4 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
5.2.5 中国药用动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5.2.6 中药材资源保育与植物组织培养
第6章 生物资源工程
6.1 生物资源工程概述
6.1.1 生物资源工程诠释
6.1.2 生物资源工程的主要方面
6.1.3 生物资源工程的应用
6.1.4 生物资源工程技术发展展望
6.2 生物资源工程各论
6.2.1 基于农业生物资源的生化制造
6.2.2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生物反应器技术
6.2.3 分子技术在水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6.2.4 利用转基因技术丰富农作物品种资源
6.2.5 杜仲翅果综合开发利用展望
6.2.6 杜仲资源利用现状及产业开发策略
6.2.7 生物资源在连作障碍中的防治效应
6.2.8 中药渣资源化利用的物质基础
6.2.9 纳米材料与过敏原检测潜力
6.2.10 食用红曲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