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台湾乡村建设与规划(建构新乡村共同体)
0.00     定价 ¥ 4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503066
  • 作      者:
    作者:李雯骐//张立|责编:肖润楷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台湾地处亚热带地区,西南部平原地区的稻谷可以三熟,所以自从荷兰人侵占台湾以来,以至明清时期,农村便成为台湾的主要地景。许多地名至今仍然诉说着他们的历史角色,例如:王田、官田、隆田、田中等。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实施屯田制度,命令众将士到台湾各地开发土地,有事打仗、无事务农。所以留下许多与军事相关的地名,例如:新营、左营、柳营、下营、左镇等,其实这些也都是农村。 甚至于到了日据时代,日本人推动“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政策。所以,从十七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台湾基本上就是农村社会。此后,台湾一方面抑制大地主的土地兼并,另一方面配合工业化的脚步,实施“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平均地权”等土地改革政策,同时进行农地重划,改善农地基础设施,并成立农会、农业试验所、农业改良场、蔬菜研究中心,以提升农作物及蔬果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然而,农民的收入还是不如都市居民,以致于逐渐发生了农村地区人口外移以及老化的现象。为了解决此一问题,许多公权力机关开始推动各种计划,例如:营建部门推动城乡新风貌、文化部门推动小区总体营造、土地管理部门推动农村社区土地重划、农业部门推动农村再生、以及县市及乡镇区公所整合各个局处推动的地方创生计划。 本书在此历史脉络下,介绍台湾的“农村再生政策”,并举几个社区为例,同时进而提出新乡村共同体的概念,作为两岸将来推动农村再生,迈向生态、自然、产业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指引,殊为值得参考。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台湾概况
二、台湾乡村简述
三、台湾的乡村研究
四、研究价值
第一章 2010年以前的台湾乡村建设历程
一、乡村恢复时期(1949—1969)
二、乡村变革时期(1970—1989)
三、乡村转型时期(1990—2010)
第二章 2010年后台湾的农村再生政策
一、政策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政策的执行机制与法规体系
三、政策施行进展
四、从“农村再生”走向“地方创生”
第三章 “新乡村共同体”理论
一、乡村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
二、传统乡村共同体理论
三、“新乡村共同体”理论
第四章 农村再生下 “新乡村共同体”的建构
一、内生力主导:社区赋权,自主自治
二、“政府力”支持:资金技术,陪伴成长
三、社会力协助:开放合作,促进升级
第五章 三个台湾“农村再生社区”案例
一、实证研究说明
二、三个社区的“再生”过程概述
三、内生力
四、“政府力”
五、社会力
六、“新乡村共同体”的结构特征
七、“新乡村共同体”建构的规律探析
第六章 台湾乡村建设与规划的经验启示
一、对大陆的经验启示
二、台湾乡村建设与规划的政策优化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