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左翼作家笔下的红色中国形象(1925-1949)(精)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0898976
  • 作      者:
    作者:黄静|责编:姬登杰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2-01
收藏
内容介绍
在20世纪“红色三十年代”的世界左翼思潮中,一大批进步的、怀有革命理想的美国激进作家来到中国,观察中国从旧社会迈入新社会的历史进程。本书主要选取了他们中的佼佼者,美国著名记者、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埃德加·斯诺(“三S”)以他们的创作为研究对象,考察这三位左翼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他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建构的“红色中国”形象是民主的、自由的、美好的,是对世纪初西方人眼中“黄祸”“鸦片鬼”“苦力”等负面形象的颠覆。他们的作品在西方广泛传播,缔结了“红色中国”的神话,开启了“红色中国”的话语模式,让世界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如何从不起眼的“红星”一步步登上中国政治、历史大舞台,直至在世界发出璀璨的光芒。 本书的逻辑理路是“三S”建构的“红色中国”形象是对以往中国形象类型的突破,而这一文学形象反映了国际左翼知识分子对中国左翼文化的建构。围绕“红色中国”形象的生成语境和内容,本书主要讨论“三S”建构该形象的缘由、过程、方式及影响。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红色中国”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 红色与国家形象
一、西方文化中的“红色”
二、中国文化中的“红色”
三、“红色中国”之名的由来
第二节 西方记者与“红色中国”
一、西方的“中国形象”史
二、早期西方记者的中国淘金岁月
三、“红色中国”的发现
第二章 “三S”对“红色中国”形象的建构
第一节 “红色中国”的政党及政权形象
一、共产党形象
二、共产主义政权形象
三、非西式民主:对自由派曲解的纠正
四、延安形象:“红色圣地”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政治领袖及军事领袖形象
一、毛泽东形象:理论家与诗人
二、朱德形象:军事家和农民情怀
三、周恩来及其他军事领袖形象
第三节 红军形象
一、红军战士:为士兵形象正名
二、对红军合法性的建构
三、对红军的情感认同
第四节 左翼作家及鲁迅形象
一、中国左翼作家群像:反抗者
二、鲁迅形象:精神巨人
三、鲁迅形象的多面性
第三章 “三S”书写“红色中国”的原因
第一节 从想象到支持:“三S”的中国观
一、想象:早期东方主义视角
二、同情:来华后的转变
三、支持:记录红色中国
第二节 影响“三S”向左转的美国因素
一、美国左翼政治运动的资源
二、美国文化战线向左转
三、对美国左翼传统的背离
第三节 影响“三S”向左转的中国因素
一、从美国到中国:政治主体性的凸显
二、从白区到红区:中国红色革命的吸引
三、从国际左翼到中国左翼:中国左翼文化圈的影响
第四节 “三S”的身份认同与价值诉求
一、“上帝”“民主”和“共产主义”:“三S”的价值观
二、多重文化经历下的身份认同
三、左翼政治身份的建构
第四章 “三S”的文体选择与左翼立场
第一节 纪实文体的选择
一、报告文学的时代性
二、报告文学的审美性
三、美国文学的新传统
第二节 艺术特征
一、“史笔”的叙事手法
二、“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
三、文本的历史与历史的文本
四、多种文学表现手法
第三节 左翼立场:意识形态的凸显
一、中国报告文学体
二、左翼意识形态及表现
第五章 “三S”作品的传播与影响
第一节 “错位与相容”:在中、美两国的传播
一、第一阶段:中国查禁,美国欢迎
二、第二阶段:中国悬置.美国严控
三、第三阶段:中美破冰后的复苏
第二节 “三S”作品的地位及影响
一、文学史地位
二、“中国观”的改变
三、政治意义和国际影响
第三节 “红色中国”形象的文学影响和局限性
一、“红色中国”形象的文学影响
二、“红色中国”形象的局限性
余论:以史为镜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