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风物长宜放眼量
第一章 常住大陆台胞社会融入的概念厘定与指标建构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核心概念厘定
第三节 数据、变量与方法
第二章 常住大陆台胞群体社会融入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总融入程度描述
第二节 实证结果
第三节 社会融入的区域差异
第四节 流动的新市民
第三章 常住大陆台胞与在地城市的结构化逻辑
第一节 台胞与在地城市的结构二重性
第二节 作为“行动者”的常住大陆台胞
第三节 增强台胞能动性的结构性因素
第四章 实践中的自由统合主义:以昆山市为例
第一节 文献综述:政商关系在中国
第二节 外资和台资发展在昆山
第三节 昆山政商关系——自由统合主义
第四节 “自由统合主义”原因追溯
第五节 结论与反思
第五章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以厦门市为例
第一节 新时代对两岸融合发展意义的再认识
第二节 台胞在厦门经济社会领域融合状况
第三节 如何建构厦台融合发展的新路
第六章 参与形式、制度理解力与社会融入
——基于常住大陆台胞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第三节 数据、变量与模型
第四节 实证结果
第五节 如何参与和怎样融入
第七章 访谈中的台胞:不同城市的细节呈现
第一节 新时代用田野的目光研究台湾地区
第二节 东莞台商王某某
第三节 昆山台商萧某某、钟某某
第四节 漳州台商曹某某
第五节 苏州台干杨某某
第六节 东莞台青黄某某
第七节 厦门台生宋某某
第八节 福清台农群像
第八章 历史中的台胞:两岸社会交往历程(1987-2019)
第一节 两岸社会交往发展历程
第二节 四十年两岸社会交往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两岸社会交往中的特殊群体:通婚家庭与大陆台商
第四节 两岸交往中的几个问题
第九章 促进台胞群体社会融入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促进台胞的“城市认同”
第二节 制度学习:培育两岸融合发展的共有知识
第三节 政策委托:惠台政策制定的可能模式
第四节 双向融合: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的实践方式
第五节 用社保制度创新回应台胞需求
第六节 大局与细节:浅谈“26 条措施”
第十章 新时代的新生代:如何更好地吸引台青
第一节 台湾地区青年的思想现状
第二节 接触与偏见
第三节 逆行暖风:抗疫一线的台青们
第四节 探索有效推动两岸青年融合发展新路径
第五节 数字文化:塑造共同生活经验
结语 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基于台胞的交往理性视角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