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诗学批评史(第4版)(精)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0526918
  • 作      者:
    作者:陈良运|责编:陈骥//方超//王成龙
  • 出 版 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诗学批评史(第4版)(精)》是诗歌理论领域经典之作,提出中国诗学批评发展历史的四种美学形态:先秦两汉的“功利批评”,魏晋南北朝重视诗歌本体的“风格批评”,隋唐宋金元的“美学批评”,明清以降分执前代诗论之一支以自立门户的“流派批评”。提纲挈领,选取每个时期最有创造性、最富诗学和美学意蕴的理论批评的命题做深入的探析,系统地梳理几千年来中国诗学批评发展的脉络。全书在整体上持一种进化的、进步的诗学观,以进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历代的诗学批评,提出新的观点,将中国诗学的发展概括为从功利的逐渐走向审美的过程,其建构的体系具备相当高的理论价值,至今影响不衰。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篇 先秦两汉诗歌观念的演进与功利批评的形成
第一章 诗歌创作观念与接受观念的萌芽
一 上古时代的诗歌形态
二 “《诗》三百”中的诗歌创作观念
三 《左传》中的诗歌接受观念
第二章 先秦诸子诗歌观念的演进
一 孔子及其弟子论《诗》与用《诗》
二 子思、孟子称《诗》及“以意逆志”说
三 “诗言志”与荀子的文体观念形成
四 屈原新体抒情诗中的诗歌观念
五 “乐”与“诗”观念互补
第三章 两汉的功利主义诗学观
一 尊《诗》为“经”的功利定向
二 儒家诗教的确立
三 《诗大序》与《诗谱序》的理论意义
第二篇 魏晋南北朝诗歌本体的重构与风格批评的出现
第四章 诗歌文体的重新认识
一 曹丕、陆机、葛洪的诗美特征说
二 “以意为主”对“言志”的变通
三 “形似之言”与“声律”论
第五章 《文心雕龙》的诗歌理论
一 诗歌文体发展的历史考察
二 论作家、作品风格的形成
三 创作方法与鉴赏批评
第六章 第一部诗论专著――《诗品》
一 诗歌美学特征的确认
二 五言诗独特情质与诗人个体风格
三 流派探索与比较批评
第七章 齐、梁趋向唯美的诗歌理论
一 “文”“笔”之说与“美文”意识
二 冲决儒家诗教的“宫体”诗论
三 儒家诗教传人的反批评
第三篇 隋唐宋金元诗歌精神的升华与美学批评的崛起
第八章 重振诗歌人文精神的“风骨”论
一 隋至初唐的诗学批评
二 陈子昂之“兴寄”与“风骨”
三 李白等盛唐诗人的“风骨”诗学观
第九章 标志诗歌艺术走向成熟的“诗境”说
一 王昌龄的“诗有三境”说
二 释皎然论“取境”与“造境”
三 权德舆、刘禹锡的“境在象外”说
第十章 政教与审美结合的现实主义诗论
一 杜甫、元结的诗歌美学思想
二 古文家的“文”“诗”分别论
三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学纲领
四 现实主义诗学之承续
第十一章 司空图《诗品》与唐末五代诗论
一 司空图诗论的哲学、美学思想基础
二 艺术哲学的经典之作——《诗品》
三 唐末、五代诗论
第十二章 唐代诗选家的审美鉴赏批评
一 审美鉴赏向诗境整体把握的提高
二 审美接受准则的确定
三 唐代诗选家的审美态度
第十三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诗学走向
一 宋人对唐诗的接受与评价
二 诗文革新运动者的诗学主张
三 苏轼的诗歌美学观
第十四章 两宋理学家的诗学观
一 邵雍的“情伤性命”与“以物观物”说
二 朱熹“文皆是从道中流出”的诗论
三 包恢三种“自然”说
第十五章 江西诗派的诗法理论及其嬗变
一 黄庭坚首立诗之“法度”
二 诗法理论从“悟”到“活法”的发展
三 诗法理论在南宋的嬗变
第十六章 《岁寒堂诗话》与《沧浪诗话》
一 张戒由“思无邪”论“意”“气”“韵”“味”
二 严羽“以禅喻诗”重塑诗学本体
三 “参诗精子”的美学批评
第十七章 金、元诗论缀要
一 苏、黄之辨与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二 江西诗派再评价与方回《心境记》
三 刘将孙的诗趣说与杨维桢的“人品”论
第四篇 明清近代流派理论的拓展与诗学本体的深化
第十八章 以“格调”为核心的明代“复古”诗论
一 复古之先声与茶陵派的“格调”说
二 前七子诗学理论的两面性
三 后七子中谢榛、王世贞的诗论
四 胡应麟的“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论
第十九章 以“性灵”为核心的文学解放思潮
一 文学解放运动先行者的理论纲领
二 公安派的“独抒性灵”与“法不相沿”说
三 竟陵派之“孤怀孤诣”与“厚出于灵”论
第二十章 晚明三家诗论
一 许学夷之“通变”而“入圣”“入神”论
二 陆时雍关于“韵”的美学阐释
三 陈子龙“忧时托志”的“救亡”诗论
第二十一章 重整与改善的儒家诗学
一 虞山派论“诗人之诗”与“儒者之诗”
二 黄宗羲的“万古之性情”说
三 王夫之的“兴、观、群、怨”新释
四 叶燮重建儒家诗学体系
第二十二章 清代四大流派的诗学观
一 王士禛“神韵”说的美学意义
二 以儒家诗教为本的“格调”说
三 袁枚“性灵”说——诗人“天分”论
四 倡导“学人之诗”的“肌理”说
第二十三章 繁荣的清代诗话与论诗诗
一 《诗辩坻》等论“作诗之人”
二 《诗筏》等论诗的审美创造
三 赵翼、张问陶等的论诗诗
第二十四章 “诗界革命”时代的到来
一 龚自珍倡导个性解放的理论与实践
二 黄遵宪、梁启超的“诗歌革命”论
三 王国维“境界”说之系统观
四 鲁迅“求新源”振“雄声”的《摩罗诗力说》
第五篇 词学与曲学诗歌文体的更新与诗学批评的增容
第二十五章 词学——诗学的偏离与深致
一 词学初立与“诗余”之辩
二 词分二派:理论并行发展
三 词学深致之一:由“比兴”而“寄托”
四 词学深致之二:由“词心”而“词境”
第二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