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当前乡村建筑的相关主要问题
二、研究的动态视角
三、研究的实用性导向
第一章 地区性、民族性的基本概念
一、地区概念的一般属性
1.形式与功能
2.同一与差异
3.界限与尺度
4.自然与文化
5.空间与地方
6.封闭与开放
二、地区性的含义类别
1.空间范围
2.地方传统
3.个性差异
4.深层结构
5.地方场所
三、民族概念的一般属性
1.标准与尺度
2.同一与差异
3.我者与他者
4.变迁与延续
5.中心与边界
四、民族性的含义类别
1.政治想象
2.边缘文化
3.文化差异
4.文化结构
5.自我认同
6.群体边界
五、民族聚居地的概念及特征
1.民族聚居地的概念
2.民族聚居地乡村的社会文化特征
3.民族聚居地乡村的生产实践特征
六、本章小结
第二章 乡村建筑地区性和民族性的含义及其统一性
一、建筑地区性的含义层次
1.空间范围
2.地方传统
3.个性差异
4.深层结构
5.场所体验
6.建筑地区性的概念结构
二、建筑民族性的含义层次
1.政治想象
2.边缘文化
3.文化差异
4.文化结构
5.自我认同
三、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含义类型及建筑的“物”性
1.建筑民族性与地区性的含义类型
2.建筑的“物”性:从符号学反观建筑的地区性和民族性
3.“物”及其本义与引申义
4.乡村建筑作为“物”的合理性
四、建筑的“图像学”视角以及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具体划分
1.图像学及其三个层次
2.“物质”层、“情节”层、“机制”层:建筑图像学的三个层次
3.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具体划分
五、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性
1.地区性和民族性在起源上的统一
2.建筑民族性与地区性在建筑实体和空间上的统一
六、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含义的引申
1.物体系
2.物的四种引申义
3.建筑“物”的引申义
七、案例选择原则
八、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建筑实体看乡村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性
一、建筑实体的“物质”层:形式与质料的统一
1.建筑形式
2.建筑建构形式与质料的统一
3.建筑表现形式与质料的统一
4.从“结构逻辑”看建筑形式与质料的统一性
二、建筑实体的“情节”层:形式与建造的统一
1.建造的两个方面:建造过程与建造结果
2.建筑形式与建造过程的统一
3.建筑形式与建造结果的统一
三、建筑实体的“机制”层:建筑生成的思维基础
1.材料的实用主义价值观
2.建筑的形体图式
四、案例分析
1.大理白族建筑
2.迪庆藏族建筑
五、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在实体上的统一
1.从单体看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物质实体上的统一
2.从群体看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物质实体上的统一
六、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建筑空间看乡村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性
一、建筑空间的图像学
1.建筑空间的功用及其器具性
2.建筑空间的图像学
二、建筑空间的“物质”层:空间界面及其物品陈设
三、建筑空间的“情节”层:空间的地方化
1.建筑空间的使用及其地方化
2.建筑空间的地方化特性:象征性和功用性
四、建筑空间的“机制”层:空间地方化的深层图式
1.存在空间
2.空间图式的构成
3.建筑空间图式的民族性
五、案例分析
1.大理白族建筑
2.迪庆藏族建筑
六、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在空间上的统一
1.从建筑单体空间看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2.从建筑群体空间看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七、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乡村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统一性在当代表达中的分异:从乡村到城市
一、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统一性在当代表达中的分异的背景:城市与乡村的流通
1.当代全球化和城市化背景下民族聚居地“城乡”流通的两个方面
2.物质技术及经济上的“城乡”双向流通
3.思想意识及观念上的“城乡”双向流通
二、审美与意义:城市现代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统一性分异的两种基本类型
1.“实用物”与“艺术品”:物品及建筑的两个基本属性
2.“意义”与“审美”:物品及建筑的两个基本视角
3.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当代分异的三种类型
三、建筑实体上的分异之形式审美原则——现代地区、民族建筑
1.建筑实体的“物质”层:形式与材料的分异
2.建筑实体的“情节”层:形式与建造的分异
3.建筑实体的“机制”层:现代设计理念的抽象化与系统化
4.案例分析
四、建筑实体上的分异之意义表达原则——现代“民族样式”建筑
1.作为“意义”载体的民族聚居地建筑:来自民族的“内部视角”
2.建筑实体的“物质”层:现代“民族样式”建筑的图像化
3.建筑实体的“情节”层:建筑“可还原性”的丧失
4.建筑实体的“机制”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