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微信读书案”评析
一、基本案情介绍
二、裁判思路
(一)识别个人信息的两条路径
(二)个人信息的三分法
(三)涉案行为是否构成对个人信息权益或隐私权的侵害
(四)被告承担的侵权责任
三、焦点问题的发展脉络
(一)个人信息可识别性标准的具体适用
(二)个人信息的类型化及其范畴
四、案例评析
(一)从信息到个人的个人信息识别路径并不可取
(二)对非私密信息的进一步区分难言成功
(三)特殊非私密信息权益内容的隐私化论证路径使个人信息权益被架空
五、适用启示
(一)识别性标准的不确定性将导致个人信息范畴的持续扩张
(二)互联网平台企业在不同应用程序中迁移好友关系数据风险极大
(三)互联网企业对知情同意规则的应用需更加规范严谨
“三重授权”“生意参谋”等用户信息争夺案类案评析——个人信息控制的内涵及边界
一、基本案情
二、法院裁判理路及裁判规则解析
(一)法院的裁判理路
(二)类案裁判规则解析
三、个人信息控制的比较法观察
(一)对欧盟个人信息控制的观察:个人信息保护权的形成
(二)对美国隐私控制的观察:信息隐私权与信息财产权的分疏
四、评析个人信息控制在我国司法中的运用
(一)数据技术给个人信息权益结构带来改变
(二)同意是纠正技术分配偏差的赋权机制
(三)个人信息控制不及于数据财产权益分配
五、适用启示
孙某诉联合案等类案评析——个人信息的法律本质
一、基本案情
(一)数据争夺纠纷——淘宝诉美景案
(二)个人信息与隐私权一元保护案——孙某诉联合案
(三)个人信息与隐私权二元保护案——凌某某诉抖音案
(四)个人信息与隐私权二元保护案——黄某诉腾讯案
二、裁判思路
(一)从竞争纬度看——忽略个人信息的财产属性
……
微博解救儿童案——个人信息自决权的边界
腾讯诉抖音及淘宝诉美景案例评析——数据及数据权利的法律属性
“查博士二手车历史车况信息查询纠纷案”评析——《民法典》生效后个人信息保护类案件的裁判思路
邓立荣诉顺丰隐私权案评析——民法典中个人信息与隐私的区分
乔某诉钉钉、伊某诉贝尔塔及孙某诉联通案评析——个人信息“附条件的可让与性”的司法适用
校友录信息置顶搜索引擎等类案评析——个人信息权益性质检讨
“群控软件爬虫微信案”“微信公开读书信息案”“海兰诉托普斯不正当竞争案”评析——以个人身份标识信息财产化的利益基
础为视角
人脸识别第一案评述——人脸识别信息的权益属性与保护路径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