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重点
第二章 公共信息服务理论述略
第一节 西方公共服务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一、社会契约论
二、公共物品理论
三、公共服务理论
第二节 我国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发展脉络
一、民本主义的文化源泉
二、从为人民服务到公共服务
三、公共服务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
第三节 公共信息服务理论
一、信息与社会发展
二、公共信息概念辨析
三、公共信息资源辨析
第四节 媒体的公共信息传播及其功能
一、公共信息服务的价值目标
二、公共信息传播
三、大众媒体的公共信息服务功能
第三章 我国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概述
第一节 我国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构成
一、公共信息服务保障体系
二、公共信息服务主体
三、公共信息传播内容
四、公共信息服务对象
五、公共信息传播体系
第二节 我国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发展历程
一、传统媒体垄断时期(1949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二、电子政务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
三、多元化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21世纪初期至今)
第四章 民族地区公共信息传播体系发展概述
第一节 民族地区公共信息传播基础设施
第二节 中央媒体公共信息传播概述
一、传统媒体
二、新媒体
第三节 民族地区公共信息传播概述
一、广播电视媒体
二、报刊媒体
三、新媒体
第五章 民族地区公共信息传播的特征
第一节 突出的意识形态属性
第二节 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第三节 复杂的舆论工作格局
一、经济发展滞后加剧了舆论工作的复杂性
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地区的舆论格局
三、民族地区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堪忧
第四节 双语或多语信息传播模式
第六章 民族地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信息分化不断加剧
一、信息分化的本质是社会结构失衡
二、民族地区信息分化的表现形态
第二节 媒体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一、民族地区媒体的社会定位与发展路径出现偏差
二、行政化、机关化的管理方式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媒体的发展
三、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严重不足
四、评价考核体系有待调整
五、法律和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第三节 信息传播人才匮乏
一、人才总量不足
二、人才分布不均衡
三、人才开发能力不足
四、双语及多语传播人才难以满足需要
第四节 公共信息传播能力有待提升
一、公共信息供给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二、公共信息传播能力滞后
三、公共信息传播的特色和优势未能体现
四、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不充分
五、信息传播中的刻板印象难以改变
六、公开传播的理念尚待进一步强化
第七章 民族地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一、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二、落实国家政策法律,加快公共信息服务事业发展
三、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建立民族地区公共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建设长效机制
五、改进信息传播方式,丰富公共信息产品形态
六、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大众媒体积极参与公共信息服务
七、发挥对口支援作用,扶持民族地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八、大力发展新媒体,提高公共信息传播能力
九、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提升各族群众的媒介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