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现状
1.3.1 国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
1.3.2 我国既有建筑绿色改造
1.4 研究选题
1.4.1 文献综述
1.4.2 问题厘清与界定
1.4.3 研究对象
1.4.4 研究内容
1.5 研究范畴
1.5.1 时间范畴
1.5.2 地理范畴
1.5.3 研究限制
1.6 名词释义
1.6.1 关键名词
1.6.2 核心名词
1.7 研究方法、流程与框架
1.7.1 研究方法
1.7.2 研究流程
1.7.3 研究框架
第2章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文献之系统性回顾
2.1 系统性回顾绿色改造文献的范围
2.2 绿色改造的经典专著
2.2.1 绿色环保领域的经典专著
2.2.2 改造领域的经典专著
2.3 .绿色改造的评价标准
2.3.1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
2.3.2 我国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
2.4 绿色改造的期刊论文与硕博论文
2.4.1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研究的物质领域
2.4.2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研究的人文领域
2.5 绿色改造文献系统性回顾的成果讨论
2.5.1 绿色改造物质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
2.5.2 绿色改造人文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
2.6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研究展望
2.6.1 绿色改造之物质领域
2.6.2 绿色改造之人文领域
2.7 小结
第3章 建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之人文理念
3.1 古代哲学中的自然观
3.1.1 古希腊时期关于万物起源的思想
3.1.2 先秦时期道家之万物起源的思想
3.1.3 古希腊与先秦时期关于万物起源思想的异同
3.1.4 自然观对绿色建筑的影响和启示
3.2 近现代哲学中的现象学
3.2.1 现象学
3.2.2 海德格尔的存在现象学
3.2.3 诺伯舒兹的建筑现象学
3.2.4 建筑现象学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启示
3.3 现代哲学中的空间文化哲学
3.3.1 文化哲学
3.3.2 空间文化形式
3.3.3 文化地景
3.3.4 空间文化哲学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启示
3.4 小结
第4章 广州旧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之关键设计要素
4.1 广州旧城的既有建筑
4.1.1 地域性气候孕育的广州传统建筑文化
4.1.2 广州旧城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历程
4.1.3 广州旧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所面临的挑战
4.2 广州旧城既有建筑的价值构成
4.2.1 既有建筑的价值
4.2.2 既有建筑的价值评估
4.3 影响广州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之关键设计要素
4.3.1 多准则决策方法步骤及研究架构
4.3.2 关键设计要素的构面准则与调查问卷
4.3.3 关键设计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网络图
4.3.4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之关键设计要素及其绩效
4.4 小结
第5章 广州旧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之人文途径
5.1 广州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之人文要素
5.1.1 人文绿色改造的可行性
5.1.2 人文绿色改造的社会效益
5.1.3 人文绿色改造的核心理念
5.2 人文绿色改造之整体性设计
5.2.1 城市肌理的修补
5.2.2 街道空间的整体韵律
5.3 人文绿色改造之多元文化相生
5.3.1 空间改造的多元形式
5.3.2 立面改造的多元符号
5.4 人文绿色改造之空间生产
5.4.1 场景活动
5.4.2 公众参与
5.4.3 权力与资本博弈
5.5 人文绿色改造之社会责任与伦理
5.5.1 绿色建材的可循环再生
5.5.2 社会环境责任与专业伦理的养成
5.6 验证实施: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人文途径的实施纲要
5.6.1 人文途径的成果验证
5.6.2 人文途径的实施纲要
5.7 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1.1 人文绿色理念:构筑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理论基础
6.1.2 人文要素:发现广州旧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所缺失的关键因素
6.1.3 整体多元开放渐进:广州旧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人文途径
6.2 研究的创新点
6.2.1 研究方法创新
6.2.2 研究理论创新
6.2.3 研究成果创新
6.3 后续研究
6.3.1 人文绿色改造的评价标准
6.3.2 人文绿色改造的后评估
6.3.3 人文绿色改造的友善环境
附录A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比较
附录B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文献之系统性回顾成果
附录C 东西方古代万物起源哲学思想概要
附录D 多准则决策的受访人员背景
附录E 多准则决策的问卷一
附录F 多准则决策的问卷二
附录G 多准则决策过程中的关系影响矩阵
附录H 废弃材料的可循环再生模式
附录I 空间概念的通用矩阵
附录J 广州旧城既有公共建筑调查表
附录K 广州重大节事与城市建设
附录L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人文途径的验证实施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