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认知思维与翻译过程研究的概念辨析
2.1 概说
2.2 “认知”与“认知过程”及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3 “体认”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4 “思维”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5 “翻译”与“翻译过程”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6 “研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7 “理解”与“表达”研究的内涵与外延
2.8 小结
第三章 翻译过程“义-意”体认与建构研究的哲学基础
3.1 概说
3.2 “义-意”识解与表达体认研究的哲学基础
3.2.1 “义-意”识解研究的科学哲学观
3.2.2 “义-意”识解研究的实践哲学观
3.2.3 “义-意”识解研究的分析哲学观
3.2.4 “义-意”识解研究的价值哲学观
3.2.5 “义-意”识解的本体论研究观
3.2.6 “义-意”识解研究的方法论哲学观
3.3 “义-意”发生论的心理学基础
3.4 “义-意”体认与建构宏观-微观理据
3.4.1 宏观理据
3.4.2 微观理据
3.5 “义-意”的形态特征与研究内容
3.6 小结
第四章 翻译过程“义-意”体认识解与建构的认知机制
4.1 概说
4.2 自然环境体认与时空感知体认的“义-意”识解与建构
4.3 社会体认与角色体认的“义-意”识解与建构
4.4 生活体认与关系体认的“义-意”识解与建构
4.5 形象体认与情感体认的“义-意”识解与建构
4.6 感官体认与精神体认的“义-意”识解与建构
4.7 经验体认与心智体认的“义-意”识解与建构
4.8 静态与动感体认互动的“义-意”识解与建构
4.9 英汉文化共性与差异体认的“义-意”识解与建构
4.10 小结
第五章 “解码-自证/他证-编码”模式:“义-意”体认-建构过程连续统
5.1 概说
5.2 “解码-自证/他证-编码”认知过程研究的拓展维度
5.3 “义-意”体认与建构的翻译过程心理激活链
5.3.1 符号激活概念,概念激活义素
5.3.2 义素激活内涵,内涵激活特征
5.3.3 特征激活意象,意象激活形象
5.3.4 想象激活参与,参与激活体验
5.3.5 体验激活知觉,知觉激活辨析
5.3.6 辨析激活判断,判断激活“义-意”
5.3.7 义-意激活语境,语境激活模拟
5.3.8 模拟激活行为,行为激活关系
5.3.9 关系激活参数,参数激活关联
5.3.10 关联激活描述,描述激活建构
5.4 小结
第六章 “义-意”体认与建构过程中的认知思维形态
6.1 概述
6.2 认知思维运作原理与思维规律表征
6.3 “义-意”体认与建构的认知思维形式与形态
6.3.1 概念范畴思维的认知模型
6.3.2 命题语义推导思维与规律表征
6.3.3 预设或前提推导思维认知机制
6.3.4 “含义-意向”推导认知机制的可证性
6.3.5 经验逻辑思维与批判思维
6.3.6 交际语用意图推理思维
6.3.7 事理逻辑推导思维
6.3.8 情感逻辑推理思维
6.3.9 形象逻辑推导思维
6.3.10 关联逻辑推论思维
6.3.11 宏观-微观多维度综合思维
6.4 小结
第七章 语境参数理论框架下的翻译认知过程研究
7.1 概说
7.2 认知-语篇语言学理论的不足与局限
7.3 传统语境论的不足与局限
7.4 语境参数的性质与定义重构
7.5 语境参数理论的可推论性假设
7.6 语境参数的语境化认知机制与运作原理
7.7 语境参数的分类方法与范畴化拓展
7.8 语境参数的理论职能与认知运作机制
7.8.1 语境参数的排他性认知机制
7.8.2 语境参数的可分析与可阐释认知机制
7.8.3 语境参数的可操作性推导认知机制
7.9 小结
第八章 隐喻“义-意”识解与表达的主客观理据
8.1 概说
8.2 隐喻“义-意”识解与表达的范畴化研究
8.3 隐喻“义-意”识解与评析的语境适切性原则
8.4 隐喻“义-意”的体认机制与创译性主客观理据
8.5 隐喻“义-意”识解推导的主客观理据与规则演绎
8.6 隐喻“义-意”的知识图式建构与主客观阐释机制
8.7 隐喻“义-意”识解的形象思维特征与主客观理据
8.8 隐喻“义-意”识解的心智空间与概念整合之主客观理据
8.9 隐喻“义-意”识解的生活形象体认之主客观理据
8.10 小结
第九章 文学翻译认知过程的本质属性与译者主体性
9.1 概说
9.2 语境张力与意义的动态建构性
9.3 译者主体性与译者能力结构
9.4 文学语言的意境体认与艺术再现
9.5 人物情感“义-意”体认的程序性描写与艺术表现
9.6 人物性格特征与语势“义-意”形态识解的艺术表现
9.7 召唤结构的“义-意”体认与艺术再现和表现
9.8 行为事态“义-意”的情景化体认与艺术再现
9.9 人物关系“义-意”的体认及其艺术再现和表现
9.10 小结
第十章 语篇“义-意”识解与表达阈限: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融合
10.1 概说
10.2 语篇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宏观-中观-微观理论框架
10.3 基本概念界定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