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碳排放量测算方法的研究
二、关于碳排放变化因素分解方法的研究
三、关于产业及其碳排放关联度的研究
四、关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研究
五、关于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六、总体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内容安排与技术路线
一、内容安排
二、技术路线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欠发达地区
二、隐含碳
三、低碳经济
四、产业
五、产业结构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
一、产业关联理论
二、产业结构理论
三、产业发展理论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二、环境外部性理论
三、环境金融理论
四、低碳经济理论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
六、环境库兹涅茨理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贵州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现状
第一节 贵州经济发展总体概况
一、贵州经济发展总体水平
二、贵州对外贸易概况
三、贵州利用外资概况
第二节 贵州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一、贵州产业结构总体概况
二、贵州第一产业发展现状
三、贵州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四、贵州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五、三次产业对贵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度
第三节 贵州能源储量分布概况
一、煤炭资源
二、天然气资源
三、煤层气
第四节 贵州主要能源消耗情况
一、能源消费基本情况
二、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贵州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估算
第一节 贵州产业部门碳排放估算的投入产出模型构建
一、投入产出模型
二、投入产出模型在碳排放测算中的应用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
一、产业划分及调整
二、标准煤CO2排放系数
三、贵州产业部门CO2排放强度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讨论分析
一、总体的视角
二、27个产业部门的视角
三、三次产业的视角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贵州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分解
第一节 指数分解法及研究方法选取
一、IDA的基本形式
二、Laspeyres指数分解法
三、Divisia指数分解法
四、研究方法的选取
第二节 贵州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LMDI模型构建
第三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讨论分析
一、总体的视角
二、27个产业部门的视角
三、三次产业的视角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贵州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关联效应
第一节 产业关联的内涵界定
一、产业影响力系数
二、产业感应度系数
第二节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一、影响力系数计算公式
二、感应度系数计算公式
第三节 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指标构建
一、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力系数
二、隐含碳排放的感应度系数
第四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五节 实证结果与讨论分析
一、影响力系数分析
二、感应度系数分析
三、综合关联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贵州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脱钩效应
第一节 脱钩弹性系数测算方法
一、OECD脱钩指数模型
二、Tapio脱钩弹性模型
三、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弹性模型构建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讨论分析
一、总体的视角
二、27个产业部门的视角
三、三次产业的视角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贵州低碳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一节 行政管制
一、采用合适的战略性环境政策措施
二、注重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机结合
三、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四、积极开拓低碳居住空间
第二节 财税措施
一、细化公共财政支出政策
二、制定低碳发展新型财政预算
三、加快落实各项碳税优惠制度
四、推动绿色信贷发展
第三节 基于市场的手段
一、完善碳金融法律法规
二、建立低碳政策性银行
三、大力完善碳交易市场
四、创新碳金融手段
第四节 自愿行动
一、推动自愿协议实施
二、加强企业低碳管理
三、提高公众低碳意识
四、形成低碳消费模式
第五节 国际经济合作
一、积极参与低碳国际合作
二、推动CDM项目国际交易
三、加大PCDM项目投资力度
四、鼓励低碳外国投资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不足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