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理与学理--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研究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708172
  • 作      者:
    作者:陈亮|责编:翟腾飞
  • 出 版 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法理与学理——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研究》立足于责任与问责的相关理论,以责任与问责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法理与学理的双重主线论证了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逻辑构架、理论分析框架、内在机理以及法律性质,在此基础上该书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探究了实然状态下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存在的现实困境,在学术道德与学术法治间寻找平衡点,从学理和法理的角度分析大学学术不端行为久治不愈的深层原因,进而在内生与外推互动共生的生态中构建出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推进机制与制度。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一)大学学术不端事件频发引发学术生态危机
(二)单一伦理控制及道德约束致使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乏力
(三)学术不端行为责任界定模糊需要完善的问责制来调适
(四)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制度化和理论化有待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学术不端行为
(二)责任与学术不端行为责任
(三)问责与学术不端行为问责
(四)学术制度
四、文献综述
(一)文献的基本检索情况
(二)关于学术规范的相关研究综述
(三)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研究综述
(四)关于学术问责的相关研究综述
(五)关于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相关研究综述
(六)文献的评述与启示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调查研究法
(四)制度分析法
(五)比较研究法
六、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及其治理困惑
一、大学学术不端行为的本质阐释
二、大学学术不端行为的在场表现
(一)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分类依据
(二)大学场域中的学术不端行为表现形式
三、大学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困境反思
(一)大学学术不端行为治理面临的困境
(二)大学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启示
第二章 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学理阐释
一、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内在机理
(一)秩序存在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二)学术规范是大学学术发展所必须遵守的共同道德
(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是对学术场域共同道德的践踏
(四)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是学术共同道德规范发挥效力的“强制善”
二、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特征
(一)惩罚性
(二)报应性
(三)互动性
(四)救济性
三、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性质判定
(一)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是一种公共权力
(二)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是学术自治的公权力
四、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逻辑构架
(一)问责逻辑构架的分析标准
(二)基于标准的问责内容构架
(三)问责构架的合理性论析
第三章 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实然考证
一、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工具
(四)调查结果分析
二、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问题表征
(一)问责主体的职责未得到确证
(二)问责客体间的连带责任追究不详
(三)问责目标尚存错位
(四)责任追究模糊、方式单一
(五)问责程序尚不健全
第四章 影响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因素分析
一、制度性因素:学术规章制度供给缺位,导致问责缺乏指导性
(一)现行的国家学术法律效力等级过低,约束力差
(二)现行的国家学术法律相对孱弱、模糊
二、社会性因素:人情关系社会冲淡了学术人对学术正义的追求
(一)人情社会同学术权力争相勾结
(二)人情社会导向下的学术治理面子工程
三、价值性因素:工具主义治理目标的价值偏向
(一)技术理性癫狂中的规训占据上风
(二)为了问责而问责的工具价值过度依赖
四、文化性因素:学术问责生态文化孱弱
(一)问责文化认同感缺失
(二)功利浮躁环境下的学术问责文化遮蔽
第五章 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制度优化
一、健全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主客体体系
(一)明确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主体体系
(二)明确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客体体系
(三)明晰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主客体体系间的法律关系
二、确证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依据
(一)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伦理学依据
(二)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事实依据
(三)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法律依据
三、明晰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目标
(一)人本主义关怀
(二)程序公平正义
(三)和谐共生
四、厘清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程序
(一)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事前准备程序
(二)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事中处置程序
(三)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事后完善程序
五、划清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责任类型
(一)道德责任
(二)法律责任
(三)道德责任与法律责任间的责任聚合
第六章 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保障机制构建
一、健全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法律制度供给机制
(一)臻善学术问责法律,着力医治立法低效顽疾
(二)加强学术问责法律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三)强化与高校学术规范性文件的衔接
二、规范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监督机制
(一)建立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监督共同体
(二)明确问责监督共同体间的各自职责
(三)建立问责监督共同体的“激励一共赢”模式
三、增设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评价改进机制
(一)厘清问责评价改进机制的目标与标准
(二)建立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第三方评价改进机构
(三)强化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第三方评价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