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
绪论
第一章 “国民外交”的渊源与生成
第一节 “国民外交”思想进入中国
一、“国民外交”初入中国
二、“国民外交”的本意及影响
第二节 拒俄运动与中国“国民外交”的生成
一、从“无国民之国”到国民思想的鼓动
二、“国民”参与“外交”的尝试
三、中国“国民外交”的出现
第三节 拒法运动前后的“学生社会”
一、拒法运动的缘起
二、张园集会的发端
三、“学生社会”与排外运动
第二章 “文明排外”与国民参与外交
第一节 周生有案与“文明排外”
一、周生有案的发生
二、绅商与知识阶层参与交涉
三、“文明排外”与周生有案的了结
第二节 抵制美货运动前后的“文明排外”
一、“合大群”、“结团体”、“保利权”
二、文明抵制美货的倡导与发动
三、“外交之本体实在国民”
第三节 上海会审公堂案与“文明排外”
一、案发后民众团体的应对
二、争取权势与借重舆论
第三章 预备立宪与国民外交
第一节 南昌教案前后的立宪与“国民外交”
一、预备立宪“大有关系于外交”
二、“启民智”与“保利权”之议
三、预备立宪与“开国民外交之常识”
第二节 江浙铁路风潮与“立宪的国民之外交”
一、议废路约前后的立宪与国民参与外交
二、拒款运动与“国民的外交之时代”的到来
三、代表入京之议与“立宪的国民之外交”
四、舍“国家的外交”而为“国民的外交”
第三节 二辰丸案前后的国民外交与政府外交
一、二辰丸案的发端与中外交涉
二、第一次抵制日货运动前后的国民外交
三、“使政府的外交变而为国民的外交”
第四节 谘议局、资政院与国民外交
一、“开国会”以行“国民外交”之议
二、谘议局与外交议案
三、清末议员参与外交的困境和结局
第四章 政党、政治与国民外交
第一节 从“主体”到“后盾”
一、清末国民外交的“主体”地位
二、民初国民外交的“后盾”趋向
三、国民外交宗旨的演变
第二节 政党、政治与国民外交
一、政党与外交关系之议
二、政党主导下的国民外交
三、政党、政治与国民外交的复杂面相
第三节 国民外交团体与列强承认民国政府交涉
一、列强承认问题的提出
二、国民外交团体的成立
三、国民外交团体的活动及影响
第五章 重心转移与对内趋向
第一节 从“利权”到“主权”
一、“二十一条”交涉与国民外交重心转移
二、中日国民外交团体“相抵抗”局面
三、反日运动前后的国民外交
第二节 “由无后援而进于有后援”
一、对德抗议前后的国内外形势
二、对德绝交声中的国民外交团体
三、国民外交后援会与对德宣战之争
第三节 对内趋向与国民外交协会的出现
一、“对外”与“对内”的考量
二、“对内监督”功能的强化
三、国民外交协会的出现及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