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区情略述
第一节 概况
一、历史沿革
二、地形地貌
三、气候
四、资源
第二节 宝安革命老区情况
一、宝安老区人民对革命的贡献
二、老区划分及分布
三、老区扶持与建设
第三节 经济社会概况
一、经济总量及结构
二、交通、邮电与旅游
三、投资和消费
四、财政和税收
五、城市环境
六、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第二章 工农运动的兴起和宝安党组织的建立
第一节 宝安农民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宝安人民支援省港大罢工
一、香港罢工人员回广州的中转中枢
二、组织和参与封锁香港
三、省纠察队与铁甲车队在宝安
第三节 宝安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第四节 宝安三次武装暴动
一、第一次暴动
二、第二次暴动
三、第三次暴动
第三章 巍巍羊台 鼎峙华南
第一节 全面抗战初期宝安形势
第二节 抗日武装与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一、羊台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
二、抗日武装的组建和抗日反顽斗争
第三节 宝安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一、中共东宝边区工作委员会、中共东宝县委成立
二、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成立
三、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成立
四、中共宝安县工作委员会、中共宝安县委员会成立
五、中共路东、路西县委,路东新二区委员会成立
第四节 宝安抗曰民主政权的建立
第五节 抗日根据地经济社会建设
一、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二、财政与税收
三、创办东宝中学
四、秘密交通站、线建设
第六节 秘密大营救与宝安接待站
第七节 宝安光复
第四章 重建武装拥抱黎明
第一节 抗战胜利初期的局势
第二节 东汀纵队北撤
第二节 武装斗争的恢复和发展
第四节 解放区建设
一、土地及租税变革
二、财政税收
三、医疗卫生
四、情报与交通
第五节 宝安解放和新政权的建立
第五章 探索中的曲折与发展
第一节 巩固政权和生产资料与生产关系变革
一、巩固政权
二、“三大改造”运动
第二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一、反右及“反右倾”运动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经济领域的“大跃进”
第三节 宝安的“文化大革命”
第四节 拨乱反正在宝安
第六章 腾飞的宝安
第一节 荒地上建设新县城
第二节 农业改革与工业化
一、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
二、以“三来一补”为突破口发展工业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一、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怡高发热线圈
二、新中国第一只股票——深宝安(000009)
三、“万丰模式”——第一家农村股份制公司
四、“有事CALL”——第一家电脑传呼台
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全省第一个建立农村养老制度
六、“一张白纸选村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例村民自治
七、“一社区一健康中心”——全省第一个建成社区健康服务框架
八、建成全国第一家县级法律援助中心
第四节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五节 城市化
第六节 五年“再造一个宝安”
第七章 湾区核心智创高地
第一节 特区一体化
一、撤销二线关
二、宝安的特区一体化进程
第二节 宝安中心区建设
一、总体规划
二、发展方向
三、分片区功能配置
四、打造深圳西部文化体育中心
五、建立完善的交通系统
第三节 城市更新
一、建立区政府领导下城市更新协同工作机制
二、强化规划统筹,片区规划研究抬高更新规划门槛
三、空前重视城市更新公共资源配建与管理
四、保障产业发展,明确重点企业与产业空间对接平台运作机制
五、从“综合整治”到“整治提升”
六、将棚户区改造与城市更新工作结合统筹安排,参照城市更新审批流程实施
七、细化搬迁补偿安置规则
八、明确项目实施监管资金的计算方式
九、细化土地权属认定规则
第四节 智慧宝安建设
第五节 创新驱动 质量双升
附录
附录一 革命历史文献
附录二 革命烈士名录
附录三 革命旧趾纪念场馆文物
附录四 人事记
附录五 主要资料来源及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