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
2.1 空间生产理论
2.2 居住空间分异
2.3 城市绅士化
2.4 住房阶级理论
2.5 社会空间辩证法
2.6 社会认同理论
3 住房保障体系及保障功能
3.1 西方社会住房保障的基本特征
3.2 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
3.3 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
4 保障政策下的城市住房来源构成及其时空演变分析
4.1 研究方法
4.2 住房来源构成的系统演变
4.3 住房来源构成的空间格局与演变
4.4 本章小结
5 保障房住区时空分异及其演变
5.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研究方法
5.2 经济适用房空间分布时空变化特征
5.3 经济适用房住区空间分异及演变
5.4 本章小结
6 保障房住区及周边地区的空间演化
6.1 丁桥大唐苑及其周边地区空间演化
6.2 德泽家园及其周边地区空间演化
6.3 嘉绿名苑及其周边地区空间演化
6.4 近江家园及其周边地区空间演化
6.5 乾成园及其周边地区空间演化
6.6 北景园及其周边地区空间演化
7 保障房住区居民居住满意度
7.1 调研案例
7.2 区位满意度
7.3 交通条件满意度
7.4 公共服务配套满意度
7.5 物业管理满意度
7.6 居民的社区认同感
7.7 本章小结
8 保障房住户的社会效应
8.1 保障房住户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8.2 保障房住户的就业状况及满意度
8.3 保障房住户的社会保障评价
8.4 保障房居民的阶层认同和公平意识
9 保障房住区的社会空间效应
9.1 保障房住区的社会空间正效应
9.2 保障房住区的社会空间负效应
10 保障房住区演变过程的动力机制
10.1 国家制度的推动
10.2 地方政策的主导
10.3 城乡居民的自主选择
10.4 综合动力机制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