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研究--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为例/经济管理学术文库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9684023
  • 作      者:
    作者:张文彬|责编:王洋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为研究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激励机制提供了典型案例。本专著借鉴国外生态补偿激励机制研究成果,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为研究对象,从县级政府和居民双重维度探讨了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激励机制及其效应,为建立和完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激励机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经验。专著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的双重维度构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的理论研究框架,为完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激励机制提供理论分析工具。二是从静态和动态双重视角分析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激励机制。三是采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的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的激励效应,从居民微观视角分析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激励机制。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和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对象的界定
(一)生态补偿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
(二)激励机制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激励机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内容安排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生态补偿研究现状
(一)生态补偿理论基础
(二)生态补偿类型研究
(三)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二、激励机制研究综述
(一)激励机制演化进展
(二)委托-代理视角下最优激励契约设计
三、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及其激励机制研究综述
(一)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研究
(二)生态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研究
四、研究评述及研究切入点
(一)研究评述
(二)研究切入点
第三章 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理论分析
一、理论模型分析思路和环境描述
(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理论分析思路
(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理论模型环境设定
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静态委托-代理模型
(一)基本假定
(二)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
(三)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共同代理模型
三、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动态委托-代理模型
(一)基本假定
(二)基准模型:县级政府不存在财政收入缺口的共同代理模型
(三)扩展形式:县级政府存在财政收支缺口下的共同代理模型
四、居民生态保护意愿与行为视角下的激励机制理论分析
(一)基本假定
(二)模型分析
五、理论分析框架
六、小结
第四章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激励机制静态分析
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契约的界定
(一)契约代理人——县级政府的界定
(二)契约委托人——中央政府的界定
(三)约束条件与最大化预期效用假定
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静态激励契约设计
(一)完全信息状况下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契约形式
(二)隐藏保护努力信息状况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契约形式
(三)双重隐藏信息状况下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契约形式
(四)转移支付契约成本影响因素变动的比较分析
三、转移支付契约成本影响因素变动的数值模拟
(一)数值设定
(二)数值模拟分析
四、本章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五、小结
第五章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的计量分析
一、双重目标分析和命题的提出
(一)双重目标分析
(二)命题的提出
二、模型设定和数据分析
(一)计量模型设定
(二)数据来源及统计描述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整体回归结果分析
(二)按财政收入水平划分的回归结果分析
(三)按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划分的回归结果分析
四、本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五、小结
第六章 居民视角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激励机制分析
一、计划行为理论及命题的提出
(一)计划行为理论
(二)实证模型构建
(三)变量设置和命题的提出
二、变量选择与调研设计
(一)变量选择
(二)调研设计及样本特征
三、样本数据分析
(一)样本的统计性描述
(二)样本信度和效度检验
四、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及分析
(一)结构方程模型
(二)模型拟合优度评价
(三)参数检验
(四)模型效应分析
五、本章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六、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本书的创新点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