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播学视域下的四川藏羌彝非遗研究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050318
  • 作      者:
    作者:胡畔|责编:陈蓉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在21世纪以来国家大力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将四川藏羌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纳入大众传播学的视域,从文化的本土化传播切入,对不同民族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文化地位、文化特色与重要价值,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四川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的时代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政策环境、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对四川藏羌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传播的现实意义进行阐释,从本土化传播的立场评析了我国学界关于传播学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论述了国家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对四川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重要作用。第二章论述了仪式传播的理念与现实意义,以及仪式传播中藏羌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织和群体行为,重大传统节日、重要活动的仪式化与效果,仪式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织行为与自发行为的局限。第三章从跨文化传播理念与文化符号功能认知出发,阐释了四川藏羌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象征符号的文化传播意义。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日新月异的网络新媒体语境背景下,四川藏羌彝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时代机遇进行了分析论证。第四章围绕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论述了发展传播理论对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以及大众传媒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我国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文化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思路进行了分析,结合四川藏羌彝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典型品牌,包括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产业园与突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个体,阐释了文化产业发展中大众传播参与构建民族文化品牌的重要性和重大作用。第五章围绕大众传播的文化传承功能,重点论证了大众传媒与四川藏羌彝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接的必要性与现实性;从传播理念与媒介特征角度分析了影视传播对四川藏羌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作用与影响;新技术主导的新媒介为四川藏羌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广阔平台,大众传媒的宣导作用更加举足轻重。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四川藏羌彝非遗的特殊地位与民族文化本土化传播
第一节 一个传播学本土化的现实命题
一、本土化传播的意义诠释
二、四川藏羌彝非遗传承——一个本土化传播的现实命题
第二节 少数民族非遗的多元形态与文化认同
一、少数民族非遗与文化多样性
二、民族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
第三节 四川藏羌彝非遗传播的国家政策与社会环境
一、少数民族非遗传播与政策环境
二、少数民族非遗传播与社会环境
第二章 四川藏羌彝非遗仪式传播的组织和自发行为
第一节 仪式传播的理念与现实意义
一、仪式传播的理念
二、仪式传播对四川藏羌彝非遗传播的意义
第二节 仪式传播非遗的组织行为
一、非遗传播与组织行为
二、重大传统节日的仪式传播与效果
三、仪式传播非遗中组织行为的局限
第三节 仪式传播非遗的自发行为
一、非遗传播与自发行为
二、自发传播非遗的仪式化与效果
三、自发传播非遗仪式的局限
第三章 跨文化传播理念与四川藏羌彝非遗
第一节 跨文化传播理念与文化符号功能的认知
一、跨文化传播与文化符号的重要性
二、四川藏羌彝典型象征符的文化意义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中的四川藏羌彝典型非遗符号
一、格萨尔的传播与研究国际化现象
二、唐卡绘画的跨文化传播——尼玛泽仁现象
三、跨国演出传播和非遗国际展览
第三节 四川藏羌彝非遗跨文化传播的新机遇
一、“一带一路”延伸的非遗空间
二、新媒介拓展的跨文化传播平台
第四章 发展传播与四川藏羌彝非遗文化产业
第一节 发展传播与民族文化产业
一、发展传播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二、民族文化产业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三、民族文化产业与供给侧改革
第二节 四川藏羌彝地区非遗文化意识与产业规划
一、构建民族文化品牌的重要性
二、藏羌彝文化产业的规划与成效
第三节 四川藏羌彝非遗的品牌典型
一、扩散式传播的原点——民族文化产业园典型
二、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意见领袖——个体创业典型
三、非遗产业化与消费的异化
第五章 现代传媒语境与四川藏羌彝非遗传承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四川藏羌彝非遗传承
一、大众传播的文化遗产传承功能
二、大众传播与非遗对接的现实性
第二节 影视与四川藏羌彝非遗传播
一、非遗保护传承中的影视参与
二、影视对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第三节 新技术传播理念与四川藏羌彝非遗
一、新技术主导的新媒介时代
二、新技术传播与四川藏羌彝非遗
三、大众传媒宣导与四川藏羌彝非遗活态传承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