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现实维度深刻理解党的制度建设
本书聚焦完善和发展党内制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注重破立并举、建章立制、制度衔接与创新,结合史实、典型案例、富有故事性,以通俗的语言深入系统、全面、解读制度治党背后的必然逻辑,为党员、干部深入理解践行党内法规制度提供有益参考,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有助于读者深度理解党内法规制度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以来建章立制为线索,贯穿党内法规体系的发展历程,彰显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在管党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完善党章,探索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的政治生活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干部选拔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员发展制度以及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有助于党员、干部对党内法规的深度理解。
★本书理论结合实践案例,通俗可读、实用性强
本书内容从理论到实践案例,内涵丰富,文风清新、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实用性强,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来要求自己,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中国之治”的一个独特治理密码。新时代我们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而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方式。本书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党内制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不断完善党的总章程党章、民主集中制、党的政治生活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干部选拔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员发展制度以及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贯穿党内法规体系的发展历程,结合史实材料、典型案例,以通俗的语言、生动形象讲述党章党规党纪破立并举、建章立制的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系统理解党章及党内法规制度、坚守初心使命,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杨度,是近代中国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戊戌变法期间,杨度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的维新思想,反对帝国主义。1906年,杨度主编《中国新报》,发表《金铁主义说》,主张君主立宪。1910年,清资政院会议期间,杨度指出中国必须在法律上消除家族的各种特权,国家和人民之间,是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对人民要有“教之之法”和“养之之法”,国家要给人民以“营业、居住、言论等等自由”,人民“对于国家担负责任”。这一名为“国家主义”实质上仍是“金铁主义”的法律理论,遭到以劳乃宣为代表的守旧派的抨击。
从清末到民初,他为立宪运动鼓吹奔走,为速开国会呼吁呐喊,受到了时人的尊敬和称赞。他将做“帝师”及实现“君宪”的希望寄托于袁世凯,发起成立筹安会,为复辟帝制效力,则受到时人的指责和痛骂,是有名的帝制祸首。五四运动以后,工农革命运动让他看见了中国的未来。因为长期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接触,杨度的世界观也有了根本的转变。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等20名革命同志被张作霖施以绞刑杀害。李大钊的牺牲,令杨度万分悲痛,也让他认清了北洋军阀的反动本性,同时为共产党人坚持真理、视死如归、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所感动。1929年春,中共中央上海特科负责人陈赓在王绍先陪同下,来到杨度家里。在交谈过程中,陈赓提出希望杨度能为中国共产党做些工作。杨度当即表示,愿意为中央特科收集和提供有用的情报:“为了挽救中国,愿尽一切力量为共产党工作,愿以自己的社会地位、身份、关系,为党贡献情报。”1929年秋,因为对中共忠诚坚定,为中共提供的情报准确无误,贡献突出,经潘汉年介绍,由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周恩来批准,杨度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是杨度晚年最信赖的人,他曾对杨度说:“皙子先生,历史会替你说公道话的。”成为秘密党员后,杨度为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