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辟池
据《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也就是说世界最初的样子是混混沌沌,漆黑一片,没有天,没有地,如同一个鸡蛋一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鸡蛋”里出现了一个“人”,名叫盘古。盘古就在这一片混沌中成长着,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突然觉得这世界实在让人憋闷,希望能够改变现状。
盘古不知从哪里拿来了一把斧头,朝四周一阵猛砍,伴随着一声巨响,这个如鸡蛋一般的世界碎裂开来,慢慢变化起来。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从此,世界便有了天地之分。
见到分出了天地,盘古很是满意,就想站立起来。可没想到,这新生的天竟如此低矮:盘古刚站起来,头就顶到了天上。而且这新生的天地很不牢固,似乎还想着重新聚合在一起。于是盘古头顶着天,脚踏着地,用自己的身躯将天和地分开。盘古每天长高一丈,天就每天增高一丈,地也每天增厚一丈。就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地也厚得不能再厚,天地相距九万里,盘古自己也长成了一个九万里高的巨人。
盘古抬头看看天,又俯首看看地,确定他们不会再聚合起来后,就躺倒在地上。原来,开天辟地耗费了盘古所有的精力,如今天地已成,盘古再也支撑不住倒下了。
临终前,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自己的头化作了高山,四肢化成了四根柱子支撑天地,身上的肉变成了土地,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头发、胡子变成了漫天星辰,汗珠变成湖泊,血液化成江河,骨骼变成了花草树木,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雾,声音变成雷霆,泪水化作甘霖雨露滋润着大地。从此天地间便有了阳光雨露,有了江河土地,有了山川树木,有了万物赖以生存的一切。
据说,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最早是在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中间流传,虽然只是个神话故事,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所生活的世界的探索。
女娲造人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因精力耗尽倒下了,自己的身体却化作世间万物。天上有星星、月亮、太阳,地上有山川草木、江河湖泊等。不知道什么时候,世界上出现了一位美丽的人首蛇身女神——女娲。她生活的世界已经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一片美好了。可是生活久了,女娲便感到有些无趣,虽然环境很美,却很孤寂,无人分享她的喜怒哀乐。
有一天,女娲正在湖边戏水,突然看到水中自己的倒影。她想,要是有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生物,会说话、会思考,就可以陪她解闷,陪她玩耍了。于是,她便就地取材,挖了一些身旁的黄土,浇上湖水,调成了半凝固状态的泥巴,然后按照自己的样子开始捏起来。
不一会,一个泥巴小人就被捏了出来,长得和女娲一模一样,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个嘴巴。但此时这个泥巴的小人只是直挺挺地站立在地上,不会活动,也不会说话。于是,女娲朝泥巴的小人吹了一口仙气。没想到这个泥巴的小人竟然活了,还张口喊她“妈妈”。女娲为这个泥巴的小人起名叫“人”。
有了“人”的陪伴,女娲开心极了。但是时间一长,“人”却变得寂寞了起来。为了让“人”不再孤独,女娲决定做更多的人来给“人”做伴。女娲没日没夜地捏着,捏出了几百个小泥人,她朝其中一半的泥人吹了一口阳气,这些泥人就变成了男人;她又朝另外一半的泥人吹了一口阴气,这些泥人就变成了女人。
可是女娲还不满足,她想捏数不尽的人,让这个世界到处都有人的存在。但是以她目前的捏法,效率还是太低。于是她找来一个藤条,蘸着泥水挥动,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泥点子。这些泥点子一落到地上,也都变成了蹦蹦跳跳的小人。世界上因为出现了这么多的小人,而变得欣欣向荣起来。
有一天,女娲外出游玩,结果在山谷里发现了很多躺在地上僵直不动的小人。这些人都白发苍苍,失去了生命。而世上的小人也因为会老去,越来越少了。女娲很伤心。她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解决办法,就是让男人和女人结合,生小人,这样人就可以靠自己力量繁衍下去了。
为了区别人和禽兽,女娲又为人制定了一套专门的嫁娶制度,因此女娲也被奉为“神媒”。在古时候,人们为了求得佳偶或者是求得孩子,都会去女娲庙祭祀,祈求女娲降福。
P3-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