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方腊世居县堨村 地灵人杰结情缘
堂堂华夏,悠悠古国,上下五千年;泱泱中华,茫茫江山,纵横九万里。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经华夏部落纷争,西周东周十二诸侯演变,春秋争霸,战国称雄,秦皇汉武,三国分庭,西晋东晋南北朝,再到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中华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五千余年历史。且看古今更替,时空转换,山川沉浮,世事沧桑,人生代谢,可谓“乾坤今古无穷妙,代有人才逐浪来”!
今天不表帝王将相、公侯巨卿,也不表文宗骚客、才子佳人,单表一位草根英雄。这位英雄草根附泥,气脉相连,身在底层,位处卑下,却真正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之大事。他,就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方腊其人其事已载入史册,《宋史》有记载:“不旬日,聚众数万,以致众殆百万”,“破六州五十二县”。实际上方腊起义军攻打过江南十八州军六十一个县。
一个在穷乡僻壤土生土长的普通农民,振臂一呼,竞能万众云集,威震东南,声撼汴梁,动摇大宋江山。
那方腊起义又发生在何地呢?
远古的地壳造山运动,使中国东南皖浙交界地成为一片崇山峻岭之地。神奇、秀丽甲天下的黄山山脉横亘于西北,灵秀叠翠的天目山脉居其东北,白际山脉护卫于西南,千里岗相拥东南。此地宋代时有睦州、歙州,可谓“环万山以为邑”。群山环抱间,流淌着一条蜿蜒如带的新安江,她吸山涧、纳百川,穿峡谷、下滩头,注入钱塘江。在山脉连绵之间,流过歙县至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首先进入人称“小三峡”的黄江潭,尔后,江面宽广,豁然开朗。这里重峦叠嶂,江水清澈,“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一座古镇临江而立。这块风水宝地就是东汉建安十三年(208)东吴大将贺齐建立的新都郡肇祥地、始新县首发地——万年镇(淳安古威坪)。自万年镇由南向北,绵延排列着几座山脉,其问群峰对峙,山谷幽僻,人们以源而居,分别有环水源、始新源、德教源等,各自纵深三四十里,统称为帮源里。这地处青溪县西的帮源,就是方腊起义的发祥地!
那方腊又是何等样人物?
说实在的,方腊只是个地地道道的山农草民,真正是个“草根”人物。世代务农,到了他父亲方应细手里,穷得连赶打老鸦的土块都没有了,就学做箍桶匠,走村串户做生活,养家糊口。方腊子承父业,也做了桶匠。
方腊祖祖辈辈世居青溪帮源塌村。往万年镇西北不到五里是锦沙村,再往东北折返三里地,便是竭村。这士曷村,地处七都德教源的谷口,前有高耸入云的东山尖和雄峻挺拔的思家尖,似天然屏峰挡着狂风;后有古松蟠翠的苍峰尖作靠壁,峰峦叠翠。村庄依山傍水,清澈澄碧的桐溪流淌在村前,溪山环峙。桐溪自德教源流出,在堨村村头处,一块巨石横卧溪上,形成一道天然的拦河石坝,青溪方言称水坝为“堨”。此石堨,落差数丈,流水经石塌呈流线型一泻而下,直冲坝底,激起白浪翻腾如银雪堆拥,人称“石堨天成”。石堨之上的溪西岸数百步皆为天然石岸,说也巧,石中有一小洞,洞口呈桃花五瓣形,溪水穿洞而行。村人利用此洞在堨上开凿长渠一道,引溪水贯通全村,称“堨石清流”。
这“塌”,来头可大了。有宗谱记日:“堨村在县西北永平乡,闻父老相传其地初苦,山涧流溅溉田不足,方仙翁马上一指,遂成堨,自是田不复旱,遂以名竭村,复立庙以祀仙翁。”这“方仙翁”就是堨村方氏先祖——方储。说起方储,在青溪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后世都尊他为“方仙翁”。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