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研究
0.00     定价 ¥ 73.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4773333
  • 作      者:
    乔磊花,邵秋燕,应慧超
  • 出 版 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实用,实例丰富,各环节内容设置合理。由一线授课教师结合实践经验对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思维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
作者简介
乔磊花,女,1982年7月11日生,汉族,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讲师。2008年进入河北美术学院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今。主讲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多门课程,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

邵秋燕,女,1970年12月25日生,汉族,毕业于山东省委党校,不错讲师。1990年进入中国共产党郓城县委员会党校从事理论教学工作至今。主讲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建设、靠前国内形势等多门课程,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论文3篇,独立完成山东省党校系统课题1项、主持完成山东省党校系统课题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山东省党校系统课题2项,主持完成菏泽市党校系统调研课题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菏泽市党校系统调研课题2项。获菏泽党校系统很好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

应慧超,男,汉族,1988年9月24日生,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靠前关系学院(原解放军靠前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外交学、国家战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政建设等方面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共分为九章,分别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与改革,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堂教学,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管理机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督导,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新模式,高校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微时代马克思主义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慕课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方式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任务型教学与评价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由社会主义高校的性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
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二三十门课程,但无论他们专业性质如何,都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才能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更自觉地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德育的核心,是各专业教学计划中不能缺少的课程。有人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第一门课程”,其教研室是“第一教研室”,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实也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要性提供了论据。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最终取得的结果,也是教师为什么教和学生为什么学的动力。正确的、科学的教学目的是客体在主体意识中的正确反映。根据正确的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就会使教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并取得良好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反之,不正确的教学目的,将损害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所以,教学目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方向和灵魂。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只有通过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参加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的主观世界才能得到改造。这个道理对大学生也同样适用。刚刚跨入高校门槛的大学生,大多数世界观尚未定型,还处在迷茫状态。这给教育者提供了世界观教育的光荣任务。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学生的意识中,由于受到社会及其他方面的不良影响,这给世界观教育也带来了困难。因此,加强大学生世界观的教育,是一项紧迫性的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在对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中,起着“脊梁”的作用,应当挑起重担。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总趋势,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同世界观是辩证的关系。世界观决定人生观,而人生观又反作用于世界观。一个树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人,他的人生观必然以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为人生目的和最大光荣。并在实现这个人生崇高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奉献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大学生的人生观同其世界观一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肯定其积极因素,鼓励他们上进,又要通过耐心教育、疏导,克服消极因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应当既教书又育人,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应该履行的职责。在人生观教育中,以下三个问题值得重视。 1从理论高度讲清人生观的不同性质,以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和态度构成了人生观的基本内容。由于人们所处的历史环境、经济地位等条件的不同,人生观各有差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是历史的召唤,是青年一代使命的要求。总之,只有把道理讲明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认识,解决深层次问题。因为感性认识只能解决现象问题,而理性认识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2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人生观教育是一项非常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只有春风化雨,滴滴洒到学生的心田,才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人生观方面的实际,利用生动的、有说服力的素材,循循善诱,启迪心灵,这样才能使他们深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真正解决认识问题。人生观教育若不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只讲空洞理论,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3教育形式要多样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人生观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即便如此,也不一定完全由教师讲授,可以由学生与教师共同研究来解决问题。此外,第二课堂也是一个重要渠道。教师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如宣传部、团委、学工处、学生组织、各系党团组织等)配合,组织以人生观为主题的演讲会、座谈会、看录像以及外出参观访问等活动。要把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结合起来,把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把各部门、各组织的力量调动起来。
(三)教育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大学生要能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必须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在教学目的规定范围之内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政治方向是不可分割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专业人才,是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第一位,而德育本身就包含着政治教育的内容。今天,要求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了其新的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事实证明了教育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性。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理想、政
展开
目录
章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与改革1
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1
第二节课堂教学的课前准备、认识特点及其功能7
第三节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15
第四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31
第五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情感性教学43
第六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语言53
第二章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堂教学64
节加强基础理论研究64
第二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68
第三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69
第四节探索实践教学改革78
第五节推进教学手段方法现代化88
第六节加强教育教学管理93
第七节推进素质教育改革98
第三章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管理机制105
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管理机制概述105
第二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管理运行机制111
第三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管理激励机制122
第四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质量监控机制129
第四章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督导136
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督导工作的管理机制136
第二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督导工作的内容与职责141
第三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督导工作的
基石——课程评价教学153
第五章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新模式158
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新方案158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162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构和特征168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新起点170
第五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与理论课教学173
第六章高校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178
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新载体——网络178
第二节网络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181
第三节高校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理论189
第四节高校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机制195
第五节高校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手段200
第六节高校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的队伍构建206
第七节高校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构建的模式213
第七章微时代马克思主义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222
节微媒体概述222
第二节微媒体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融合226
第三节高校马克思主义微课的开发与制作233
第八章慕课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方式研究240
节慕课概述240
第二节慕课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发展的影响244
第三节慕课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开放在线课程设计251
第四节应用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慕课资源的开发255
第五节慕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264
第六节慕课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方式的改变271
第九章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任务型教学与评价研究277
节任务型教学理论基础及其大纲277
第二节任务型教学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定位278
第三节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实施282
第四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295
第五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任务型教学评价301
参考文献30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