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营商环境指数蓝皮书(2021) 民营企业 投资环境 营商环境指数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667180
  • 作      者:
    中科营商环境大数据研究院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中科营商环境大数据研究院,是一家专门从事营商环境研究的公益性学术组织。其发起成立的优化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包括多名“两院”院士、知名教授、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相关领导,是我国营商环境领域的重要智库。此外,研究院还与中科营商大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设立了“营商环境创新发展专项基金”。

迄今为止,研究院团队参与了我国营商环境评价“国标”体系的制定,并主持或参与了河南省、天津市、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等地有关县市营商环境的第三方评价工作。同时,自主开发了国内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服务平台,该平台已在陕西、山东等地投入运行,目前正在向全国推广。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依据整体性、科学性、可比性的原则,从省级、城市、县级、高新区五个层级出发,构建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主要内容是发布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1879个县级行政区划、168个高新区、217个经开区的排名情况、排名分析、指标体系的说明、优劣势指标分析。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本书依据硬环境和软环境相结合的原则,既考量交通、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又考量政务服务、融资信贷、普惠创新等软环境;依据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市场和企业反映集中的准入门槛和流程等问题设置了服务事项、政商指数、司法文明指数等指标,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作保障。抓好营商环境的优化,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性的环境,是指伴随市场主体开展经济、社会活动整个过程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称,通常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国际化环境、法治环境、企业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等。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因此,区域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营商环境的竞争。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汇聚生产要素。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红利”“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政策红利”也逐渐弱化,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依靠“创新红利”“人才红利”“制度红利”来驱动。在这一大背景下,营造公平高效、诚实守信、民主法治、稳定有序并且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已成为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的流入与集聚,促进区域经济从传统的成本优势向以品牌、资本、技术、服务、人才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进而对经济增长、 产业发展、财税收入、社会就业等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市场主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企业建立、运营和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法治环境是营商环境测度的核心,这也反映出市场主体追求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诉求。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降税减负、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各国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中,政府与市场界限清晰、市场机制有效、调控监管有度、办事流程规范,这些都有利于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使得区域内市场主体留得住、发展好,区域外企业想进来投资兴业,创新创业才能更加活跃,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

中国营商环境指数蓝皮书2021前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保持经济一定增速的基础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这就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营造市场机制有效、宏观调控有度的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要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做好“抓项目”的老本行,树立“抢跑意识”,学习“造环境”的新本领,用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激活改革发展的“一池春水”,招“财”来、引“才”到。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较大冲击,2020年我国新设市场主体仍高达约2500万户,大幅超出2019年的2179万户,实现了逆势增长。事实证明,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力地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照市场化原则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着力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营商环境的市场化、便利化大幅提高。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营商环境还存在各种问题,各级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式方法上还有一些不足,第三方评价、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全社会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这些都需要加以改善,从而形成良好的机制和氛围。 

此次发布《中国营商环境指数蓝皮书2021》,是我们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开展的一项公益性活动,旨在帮助各级、各地政府清醒认识自身营商环境的真实状况,从而促使大家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面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本书内容涵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1879个县级行政区、168个国家级高新区、217个国家级经开区的营商环境状况,重点发布省级行政区前10强、地级以上城市前100强、县级行政区前200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前100强、国家级高新区前100强的营商环境指数及其排名。相信对大家了解我国营商环境的总体状况,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无裨益!

一、指标体系

本着整体性、科学性、可比性的原则,从省级、城市、县级、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五个层级出发,构建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具体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省级、城市、县级指标体系;第二类包括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指标体系。

(一)省级、城市、县级指标体系

这三种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相同,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略有区别。五个一级指标分别为:

(1)公共服务。包括立体交通、基础教育、医疗保障、生活环境等二级指标。

(2)市场环境。包括要素成本、经济实力、企业活力、开放环境、信用环境五项二级指标。其中,信用环境直接采用信用中国的城市信用指数反映。

(3)政务环境。主要从电子政务水平、政商关系、司法文明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电子政务水平包括在线服务成效度、在线办理成熟度、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准确度五个方面。政商关系指标方面,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政企关系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于2020年12月发布的《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2020》作为依据。司法文明指标采用中国司法文明指数体系,该体系来源于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于2020年10月发布的《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

(4)融资环境。投资机构的融资事件数量、融资事件融资总额以及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这三个二级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市场融资的情况。

(5)普惠创新。主要衡量研发投入、知识产权创造、人力资源等方面情况。

(二)国家级经开区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产业基础、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开放程度、人才教育、基础设施六项一级指标,共19项二级指标。

(三)国家级高新区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产业基础、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科技创新、人才教育、基础设施六项指标。与经开区评价指标不同的是,高新区的指标突出了科技创新方面的内容。

二、计算方法

对标世界银行前沿距离指标计算方法,我们本次评价同样采用前沿距离法。正向评估指标计算公式见式(1),反向评估指标计算公式见式(2)。

DTF(ya)=ya-min(ya)max(ya)-min(ya)×100 (1)

DTF(ya)=min(ya)-yamin(ya)-max(ya)×100(2)

其中,a表示评估具体指标项,ya表示a指标的具体数值,max(ya)表示a指标的前沿值,min(ya)表示a指标的最差值,DTF(ya)表示a指标的得分。对各二级指标下的指标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形成二级指标得分;对各二级指标的指标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形成一级指标得分;对各一级指标的指标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可得到省级、城市、县级、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五项营商环境指数评价得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省级营商环境评价分析1

第一节总体评价3

一、中国省级行政区域营商环境评价结果3

二、地理上的七大区域营商环境比较4

三、八大发展战略区域营商环境比较5

第二节分省份评价6

一、北京市7

二、天津市10

三、河北省12

四、山西省14

五、内蒙古自治区16

六、辽宁省18

七、吉林省20

八、黑龙江省22

九、上海市24

十、江苏省27

十一、浙江省29

十二、安徽省31

十三、福建省33

十四、江西省35

十五、山东省37

十六、河南省40

十七、湖北省42

十八、湖南省43

十九、广东省45

二十、广西壮族自治区47

二十一、海南省48

二十二、重庆市50

二十三、四川省52

二十四、贵州省53

二十五、云南省55

二十六、西藏自治区56

二十七、陕西省58

二十八、甘肃省60

二十九、青海省61

三十、宁夏回族自治区63

三十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4

第二章城市营商环境评价分析67

第一节城市营商环境优化背景69

第二节城市营商环境评价说明70

一、营商环境评价总体情况72

二、区域城市营商环境分析73

三、城市群营商环境比较75

第三节省(自治区)内城市营商环境分析76

一、河北省76

二、山西省78

三、内蒙古自治区79

四、辽宁省81

五、吉林省83

六、黑龙江省84

七、江苏省86

八、浙江省88

九、安徽省89

十、福建省91

十一、江西省93

十二、山东省95

十三、河南省96

十四、湖北省98

十五、湖南省100

十六、广东省101

十七、广西壮族自治区103

十八、海南省105

十九、四川省106

二十、贵州省108

二十一、云南省110

二十二、西藏自治区111

二十三、陕西省113

二十四、甘肃省115

二十五、青海省116

二十六、宁夏回族自治区118

二十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0

第四节城市群内营商环境分析121

一、城市群营商环境总体分析124

二、城市群营商环境一级指标分析129

三、城市群内各城市营商环境分析133

第三章县级营商环境评价分析159

第一节总体评价161

第二节分指标评价170

一、公共服务排名分析170

二、市场环境排名分析178

三、政务环境排名分析187

四、融资环境排名分析190

五、普惠创新排名分析193

第三节省份内分析196

一、江苏省197

二、浙江省199

三、重庆市202

四、山东省203

五、安徽省205

六、广东省206

七、福建省208

第四节七大区域营商环境的比较210

一、华北地区211

二、东北地区213

三、华东地区215

四、华中地区217

五、华南地区219

六、西南地区220

七、西北地区222

第五节南北方营商环境的比较224

第四章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评价分析229

第一节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概况235

第二节具体指标分析238

一、产业基础排名分析238

二、要素成本排名分析242

三、政务环境排名分析248

四、开放程度排名分析250

五、人才教育排名分析254

六、基础设施排名分析256

第三节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地理区域分析262

一、地理区域划分方式263

二、四大区域经开区营商环境分析263

三、京津冀地区经开区营商环境分析266

四、黄河流域经开区营商环境分析267

五、长江经济带经开区营商环境分析269

六、长江三角洲经开区营商环境分析273

七、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经开区营商环境对比274

八、珠江三角洲经开区营商环境分析275

九、“一带一路”建设区域营商环境分析276

第五章国家级高新区营商环境评价分析281

第一节总体说明283

第二节多角度分析288

一、按地区分析288

二、按园区类型分析295

第三节高新区前20名分析296

一、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96

二、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99

三、中关村科技园区302

四、苏州工业园区305

五、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08

六、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10

七、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313

八、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16

九、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19

十、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21

十一、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26

十二、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29

十三、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34

十四、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38

十五、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42

十六、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346

十七、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50

十八、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53

十九、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57

二十、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61

第四节总结365

第六章脱贫县营商环境评价分析36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