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时代中国县域脱贫攻坚研究——石门:探索创新与脱贫攻坚
0.00     定价 ¥ 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904432
  • 出 版 社 :
    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地处湘鄂边界的湖南省石门县是湖湘大地上海拔高、纬度高的典型高寒山区,位于武陵山脉东北端,西南与湖南张家界市的桑植县、慈利县毗邻,西与湖北鄂西州的鹤峰县接壤,北与湖北宜昌市的五峰县交界,素有“湖南屋脊”“潇湘北极”之称。作为曾经的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石门是红二方面军的核心根据地之一。长期以来,独特的区位和复杂地理环境,造就了石门县的神奇山水,同时也造成了自然环境制约下的区域贫困。由于受历史、地理、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现代农业起步较迟,工业经济发展不充分,旅游业刚刚兴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始终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是典型的“老、少、穷”山区农业县。全县面积为3970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区)、街道、农林场,331个行政村(居),全县总人口67万,其中农业人口57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7.3%。1986年,石门县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贫困县,2011年,石门县被纳入武陵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2014年,全县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共确定了贫困村12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724户82300人,贫困发生率达到14.4%,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门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非常大的政治任务和非常大的民生工程来推进,反复强调“悠悠万事、脱贫为大”,始终围绕“精准”二字,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因地制宜、因户施策,67万石门儿女不畏艰难、众志成城,向贫困发起总攻,用智慧和汗水、亲情和真情,在397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的奋斗凯歌。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脱贫攻坚取得了卓著成效。2018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组织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石门县评估检查结果显示,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9%,抽查脱贫户中未发现错退,非建档立卡户中未发现漏评,错退率、漏评率不明显,群众认可度为96.48%,更是得到了第三方评估专家的高度认可:“石门脱贫攻坚,做得比说得好!这里的群众认可度真实可信,超出了我们的想象!”2018年8月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布石门县脱贫摘帽。但石门的脱贫攻坚之路并未就此止步,剩余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人口保持稳定仍是非常重要的任务。2014-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脱贫26730户82191人。其中,2014年脱贫3806户12036人;2015年脱贫5953户19282人;2016年脱贫4395户13592人,贫困村退出56个;2017年脱贫10274户32245人,贫困村退出65个;2018年脱贫1165户2773人,贫困村退出1个;2019年脱贫372户860人;2020年脱贫765户1403人。开展脱贫攻坚以来,石门县域内发展的短板迅速补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等增长明显,整体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贫困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到户到人总体精准,贫困人口退出路径比较清晰。截至2020年底,1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展开
精彩书摘
  《新时代中国县域脱贫攻坚研究——石门:探索创新与脱贫攻坚》:
  1.把脱贫攻坚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扎实推动县域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要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将脱贫攻坚融人县域经济发展中,就需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精准脱贫“回头看”,认真抓好问题整改落实,加快补齐扶贫工作短板,以城乡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石门县切实履行县委县政府职责,一开始就树立抓脱贫攻坚就是抓经济工作的思想,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状态向贫困宣战,通过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开发县域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柑橘、茶叶、蔬菜、烟叶和石门土鸡、石门香猪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以及生态环保、民生工程等项目,不断推动县域经济发展。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3.61亿元,增长4.6%;完成财政总收入18.59亿元,同比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8316元和14056元,分别增长4.6%和9.7%。
  2.把脱贫攻坚与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统筹推进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把发展产业作为支撑点,坚持以培育主导产业为引领,注重城乡互动、链条互补,积极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为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和经济快速增长提供强力支撑。石门县立足本地资源实际,科学制订了《石门县精准产业扶贫规划》。一是发展支柱产业。积极谋划了一批集聚度高、带动性强、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项目,突出抓好柑橘、茶叶、香猪、土鸡、牛羊、林业等支柱产业,扶贫产业围绕支柱产业布局,打响“石门柑橘”“石门土鸡”等公共品牌,增强“造血”功能。二是引入市场主体。坚持走现代特色山地高效农业之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对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重点扶持,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探索“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运作方式,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三是大力发展新型产业,积极把“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引入农村,在贫困村设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利用电商平台,搭建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同时,在特色贫困村扶持发展以红色旅游、美丽乡村游和休闲农业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贫困户通过在景区务工、发展农家乐等形式,获得收入。此外,石门县光伏产业也得到发展,使用财政资金建成62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
  3.把脱贫攻坚作为补齐短板的重大机遇
  石门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抓发展、抓民生的重大机遇,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作为,着力解决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补短板,抓落实,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交通、教育和医疗事业是石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石门县抓住脱贫攻坚机遇,努力补齐“短板”。一是补齐交通“短板”。作出“交通先行”战略部署。石门县明确以建设高速路、提升干线路.打通出城路、完善农村路为中心,以迈进高铁时代、打通空中通道和实现通江达海为主线,着力加快构建“水陆空、铁公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二是补齐教育“短板”。全面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资助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深入推进“雨露计划”,大力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加大基层学校建设改造力度,全面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积极创建合格学校与标准化学校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在全省率先推出“特岗教师人职即入编”“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二本及以上应届毕业生直接签约”“石门户籍外县工作教师直接调入”等举措引进人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促进优质师资效益最大化。三是补齐医疗“短板”。积极改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医疗设施设备,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村有标准化卫生室。积极引进卫生人才,与全国多家知名医院建立了远程协作关系,提升医疗水平。
  4.把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相结合
  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助力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要抓好生态项目建设服务,推动项目建设,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实施蓝天、净土、碧水等保卫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石门县通过创新思路方法,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脱贫致富的过程、收获金山银山的过程。一是大力发展油茶、无患子、青钱柳、中药材等林业产业,铺就兴林富民之路。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利用良好的植被环境,积极引导广大林区群众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如中药材、石门土鸡、蜜蜂等。二是加大生态补偿,对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禁伐减伐、天然商品林停伐等进行补偿。三是夯实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了以柑橘、茶叶、板栗为主的退耕还林工程营造经济林1.7万亩,成为退耕群众的后续产业基地和重要收入来源。
  ……
展开
目录
概要

第一章 石门脱贫摘帽之路
一、石门之困
二、石门脱贫攻坚的投入与成效
三、石门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第二章 抓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一、以党建促扶贫概述
二、石门以党建促扶贫的主要做法
三、石门以党建促扶贫的经验与启示

第三章 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本内涵
二、石门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要做法
三、石门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经验与启示

第四章 围绕精准狠下“绣花”功夫
一、扶持谁:提升识别的精准度
二、谁来扶:驻村工作队的选派与管理
三、怎么扶:综合性的减贫治理
四、如何退:精准脱贫与成效提升

第五章 改革创新助力脱贫攻坚
一、石门改革创新的背景与思路
二、石门改革创新的主要做法
三、石门改革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第六章 探索产业精准扶贫新机制
一、石门产业扶贫的历程与现状
二、石门产业扶贫的主要做法
三、石门产业扶贫的成效分析
四、石门产业扶贫的经验与启示
……

第七章 筑牢健康保障线,撑起健康“保护伞”
第八章 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
第九章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