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受乃师章太炎影响,于1913年到1918年在北大任教期间,首次将《文心雕龙》引入国内大学的讲台。后经门人范文澜发扬光大,《文心雕龙》成为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常讲不衰的品类。
一般研究者多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作为现代学科的确立,即是以黄侃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心雕龙》课程并最终写成《文心雕龙札记》为标志的。
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问世已有七十多年了,凡研究《文心雕龙》者无不将它作为重要的参考书。
本书是黄侃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辞章学和中国文学史的讲义,对《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著作了细致入微的深入剖析,从文本的深入解读着手,将前人的创见与自身治学的体悟结合,融汇古今,见识高超,正因为如此,本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作为现代学科确立的标志。
圣贤言辞,总谓之书,书之为体,主言者也 案箸之竹帛谓之书,故《说文》曰:箸也。聿部。传其言语谓之书,故《说文》曰:如也。序。是则古代之文,一皆称之曰书。故外史称三皇五帝之书,又小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簋。又小行人及其万民之利害为一书,其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顺为一书,其悖逆暴乱作慝犹与欲同。犯顺者为一书,其札丧凶荒戹贫为一书,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据此诸文,知古代凡箸简策者,皆书之类。又记者,疏也。《说文》言部。疋,记也。《说文》疋部。知记之名,亦缘有文字箸之竹帛,不限于告人,故书记之科,所包至广。彦和谓书记广大,衣被事体,笔札杂名,古今多品,是真能悉文章之原者。纪氏乃欲删其繁文,是则有意狭小文辞之封域,乌足与知舍人之妙谊哉?
文翰颇疏 古者使受辞命而行,且简牍繁累,故用书者少。其见于传,与人书最先,实为郑子家。
绕朝赠士会以策 此用服义也。《左传》文十三年《正义》曰:服虔云:绕朝以策书赠士会。若杜注则云:策,马挝,临别授之马挝,并示己所策以示情。《正义》曰:杜不然者,寿馀请讫,士会即行,不暇书策为辞;且事既密,不宜以简赠人。传称以书相与。皆云与书。此独不宜云赠之以策,知是马挝。据此,解作马策正是。而纪氏乃云杜氏误解为书策,毋亦劳于攻杜,而逸于检书乎!
目 录
题辞及略例………………………………………………001
原道第一…………………………………………………003
征圣第二 ………………………………………………009
宗经第三…………………………………………………012
正纬第四…………………………………………………015
辨骚第五…………………………………………………019
明诗第六…………………………………………………022
乐府第七…………………………………………………028
诠赋第八…………………………………………………047
颂赞第九…………………………………………………056
议对第二十四……………………………………………060
书记第二十五……………………………………………065
神思第二十六……………………………………………073
体性第二十七……………………………………………075
风骨第二十八……………………………………………079
通变第二十九……………………………………………082
定势第三十………………………………………………086
情采第三十一……………………………………………089
镕裁第三十二……………………………………………091
声律第三十三……………………………………………093
章句第三十四……………………………………………101
丽辞第三十五……………………………………………130
比兴第三十六……………………………………………138
夸饰第三十七……………………………………………142
事类第三十八……………………………………………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