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套路贷”涉刑案件概述
第一节 “套路贷”涉刑案件概念的形成和由来
一、“套路贷”背景研究
二、“套路贷”涉刑案件侵害的法益
第二节 “套路贷”涉刑案件法律风险评估
一、立法层面打击“套路贷”犯罪的必要性
二、“套路贷”涉刑案件裁判文书分析报告
三、“套路贷”涉刑案件中辩护人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 “套路贷”的表现形式及司法认定
第一节 “套路贷”的法律定义和法律特征
一、民间借贷的法律定义和法律特征
二、“高利贷”的法律定义和法律特征
三、“套路贷”的法律定义和法律特征
第二节 “套路贷”与民间借贷、“高利贷”的区别
一、法律概念的角度
二、主观故意的角度
三、利益计算方式的角度
四、还款要求的角度
五、法律后果的角度
六、侵害客体的角度
第三节 “金融科技产业链”与“套路贷”共犯司法解释解读
一、“套路贷”共犯问题
二、关键词“明知”的法律含义
第四节 “套路贷”涉刑案件常见的表现形式
一、“空贷”
二、“车贷”
三、“房贷”
四、“校园贷”
五、“美容贷”
第五节 “套路贷”涉刑案件的司法认定
一、“套路贷”涉刑案件的本质特征
二、“套路贷”涉刑案件常见犯罪手法和步骤
三、“套路贷”涉刑案件的标志性行为
第六节 “套路贷”涉刑案件“立案难”案例分析
一、案件证据指向的基本事实
二、案件诉讼过程及处理结果
三、刘某行为与“套路贷”涉刑法律规定的分析比对
四、侦查机关不予立案的原因
五、“套路贷”犯罪被害人控告立案难的原因
第三章 “套路贷”涉刑案件共犯认定
第一节 “金融科技产业链”与“套路贷”共犯的常见形态
一、共同犯罪的定义
二、共同犯罪的分类
三、“事中帮助犯”的定位
第二节 “金融科技产业链”参与“套路贷”涉刑案件共犯特征
一、具体身份隐蔽化
二、帮助形式合法化
三、意思联络模糊化
四、产业犯罪链条化
五、犯罪故意概括化
第三节 “金融科技产业链”与“套路贷”共犯的证据搜集及审查
一、是否以虚假身份、地址或者其他虚假方式提供或者接受技术、服务
二、是否违背行业操作规范
三、是否接到投诉、举报后仍然继续提供技术或者服务
四、是否受到行政主管机关以书面等方式进行告知后仍然继续提供技术或者服务
五、是否存在执法人员询问时不予提供技术配合,而是以销毁、删除、修改数据等方式故意规避调查
六、是否在执法人员调查时伺机通风报信或者逃离现场
七、是否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提供技术或者服务
八、是否为他人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提供个人技术支持、帮助
九、其他能够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
第四节 “金融科技产业链”与“套路贷”共犯的行为评定
一、行为违法性不是认定共犯的唯一条件
二、行为违法性不是认定共犯的必然条件
三、不具备犯罪动机不能认定为共犯
四、“金融科技产业链”主观“明知”的推定与认定
五、技术中立及违法性认识不足并不影响共犯的认定
第四章 “套路贷”涉刑案件罪数认定原则与规则
第一节 “套路贷”涉刑案件的罪数认定
一、罪数基本法律原则——罪刑法定原则、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二、罪数基本评价原则
第二节 “套路贷”涉刑案件的认定
一、“套路贷”涉刑案件复杂
二、“套路贷”涉刑案件罪数理论不统一
三、“套路贷”涉刑案件定性存在争议
四、一罪与数罪的争议
五、共犯明知争议
第三节 “套路贷”涉刑案件罪数认定案例分析
一、没有虚构事实、隐瞒情况,后期采用非法方式催债
二、前期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后期采用非法方式催债
第五章 “套路贷”涉刑案件中言词证据的收集和固定
第一节 “套路贷”案件言词证据的概念
第二节 “套路贷”案件言词证据的特点
一、言词证据能够系统、生动地证明案件事实
二、言词证据主观性大且稳定性差
三、“套路贷”涉刑案件言词证据的虚假或失真及应对
四、“套路贷”涉刑案件中言词证据的阶段性特点
第三节 “套路贷”案件中言词证据的分类及其收集和固定
一、“套路贷”涉刑案件中被害人陈述
二、“套路贷”涉刑案件中嫌疑人供述及辩解
三、“套路贷”涉刑案件证人证言及鉴定意见
第四节 “套路贷”案件中言词证据影响判决的案例分析
第六章 “套路贷”涉刑案件犯罪数额的认定规则
第一节 “套路贷”犯罪数额“虚高”的认定趋势
一、犯罪数额规定的合理性考察
二、“套路贷”犯罪数额认定的必要性
三、宏观层面:“套路贷”犯罪数额“虚高”
四、微观层面:“套路贷”犯罪数额“虚高”
第二节 “套路贷”犯罪数额与民间借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