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
0.00     定价 ¥ 21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99630
  • 作      者:
    作者:刘保昌|责编:郭晓鸿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综合运用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语言学、比较文学、文本细读、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方法,遵循“文化还原”和“双重发现”的探索路径,对两湖现代文学文本、传统典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三重参证,双向考察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创作和两湖现代文学中的地域文化书写。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的两湖现代文学,在历史叙事、武陵地域、中部地域及东部地域书写方面,内蕴热心向洋、九死未悔与冷眼观世、逍遥自适的张力性精神结构,兼采古今中西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与思想价值。
展开
目录
导言 文学的地域版图
第一章 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
第一节 穷究天人:中国传统学术路径
第二节 “道异风同”:西方的认知
第三节 经纬两分:南北论与东西论
第四节 地域文化视野与文学研究
第二章 两湖文学: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
第一节 共同地理基础
第二节 政区变迁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文化认同与整体感觉文化区
第四节 两湖地域文化流变
第五节 两种文化精神
第三章 对两湖历史的文学呈现
第一节 民国初期的认知
第二节 政治形态的两湖历史书写
第三节 文化形态的两湖历史书写
第四节 人性形态的两湖历史书写
第五节 人物形象·文体建构·史识表达:《鸟之声》
第六节 存在、复仇、人文、仰望:伍子胥的四种历史形塑
第七节 重塑楚狂:《张居正》
第八节 璀璨的晚霞与苍凉的日暮:《曾国藩》
第九节 武陵王历史传奇
第四章 两湖武陵地域书写
第一节 沈从文的边城世界
第二节 时空书写与哲学升华:李传锋的武陵情怀
第三节 土家女儿的创造:叶梅的文化乡土书写
第四节 地域魔幻:孙健忠的武陵山野
第五节 家园万岁:蔡测海的深情
第六节 太阳下的风景:黄永玉的“朱雀城”
第七节 新的综合:田耳的佴城叙事
第八节 重塑巫地传奇:马笑泉的梅山
第九节 芙蓉镇与木兰溪
第五章 两湖中部地域书写
第一节 黎锦明“蓬勃着楚人的敏感和热情”
第二节 叶紫“经历过”的悲愤
第三节 益阳:周立波的“新型牧歌”与农业合作化叙事
第四节 晓苏的“油菜坡”
第五节 吕志青先锋叙事的地域空间结构
第六节 从山林到江湖:陈应松的跨地域书写
第七节 挽歌与绝唱:刘继明的荆州书写
第八节 江汉平原:刘诗伟揭开“南方的秘密”
第九节 在场与超越:达度的地域风情史诗
第六章 两湖东部地域书写
第一节 洞庭湖:彭家煌的“地方色彩”
第二节 平江:彭见明的田园牧歌与浪漫传奇
第三节 泪罗:韩少功的“文学之根”
第四节 黄梅:废名的诗意风俗
第五节 黄冈:刘醒龙的小镇经验
第六节 大冶:田禾的乡村诗歌
第七节 王榨:林白的文学“道场”
第八节 里份和大院:方方的武汉书写
第九节 吉庆街:池莉的市井传奇
第十节 生猛的新市民:何顿的长沙书写
第十一节 长沙:何立伟的日常叙事
第七章 诗与思:审美意义与思想价值
第一节 现代地域文化书写的理论认知与创作实践
第二节 精神传统与思想表达
第三节 审美呈现与创作得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