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以人民为中心视域下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精)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10238722
  • 作      者:
    作者:刘建新|责编:崔继新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当代中国阐发,其中蕴涵的人的主体地位、人的根本利益、人的现实需要、人的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的全面发展等价值立场,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探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梳理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生成路径与学理脉络,目的在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关系的维系和规范就是制度体系的建设、变革与重构。中国的现代化只有在一个现代意义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体系中才能实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构建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规范社会行为和秩序,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转化为“现实的人”的生存状况,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不断实现人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展开
目录
导论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时代回应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创新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
第一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的理论前提
第一节 现代性的生成
一、现代性的核心
二、现代性的生成
三、黑格尔与理性形而上学
第二节 青年黑格尔派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一、宗教批判
二、政治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视野
一、对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
二、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三、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视野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四、以人民为中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自我意识哲学与宗教批判
一、自我意识哲学的分析
二、自我意识是人的最高神性
第二节 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一、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
二、人的存在是国家的基础
三、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 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一、青年黑格尔派与黑格尔哲学基地
二、人的类本质和异化劳动
三、“对象性的活动”与人的生成
第三章 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节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批判
一、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
二、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
第二节 国民经济学家的市民社会观批判
一、斯密的市民社会理论分析
二、蒲鲁东之“贫困”根源
第三节 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社会关系的物化
二、市民社会的资本逻辑
三、资本与人的劳动异化
第四节 共产主义与市民社会的解放
一、市民社会与人类解放
二、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
第四章 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视域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一、异化劳动批判与人的全面发展
二、从“人对物的依赖”到人的全面发展
三、从人的片面发展到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现代性建构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现代性的当代反思及其建构
二、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启示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生产力维度
四、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维度
第三节 制度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视域中的制度文明
二、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价值取向
第五章 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建构与实践
第一节 人的利益保障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
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制度途径
三、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高形式
第二节 人的能力的发展
一、建立均等教育的制度体系
二、形成创造力竞相进发的制度优势
第三节 人的主体地位确立
一、人是社会的主体
二、人是市场的主体
第四节 人的自由本性实现
一、民主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二、法治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节 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