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争鸣篇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把握
——重读《恩格斯致奥古斯特·倍倍尔》的信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并非唯物史观的“理论胚胎”
第三章 重读马克思《关于〈哲学的贫困〉》
第四章 唯物史观研究需要摆脱单一文本解读的模式
——探寻唯物史观“原生态”的方法原则
第五章 马克思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对立
第六章 探寻马克思哲学“原生态”的意义
——重读《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
第七章 马克思哲学需要走出“权威体系”的怪圈
——再读《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
第八章 关于唯物史观的“龙种”和“跳蚤”关系的几个问题
——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第九章 《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与《人类学笔记》学术争鸣的重要意义
第十章 “读经典、悟原理”:马克思主义解读方法的研究及其意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孕育发展篇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定义到定位的研究
第十二章 为人类幸福献身:普罗米修斯的哲学精神
——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到《博士论文》的思想进展
第十三章 马克思是怎么剥出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的?
第十四章 马克思“对象性”思维方式研究
——马克思唯物史观制定的方法论
第十五章 恩格斯唯物史观“三位一体”理论的科学制定
——恩格斯关于原始基督教历史的研究
第十六章 马克思“一个筋斗”思维方法的研究及其重要启示
第十七章 恩格斯对卡莱尔封建社会主义的批评及其研究的现代意义
——“一个筋斗”的又一个光辉典范
第十八章 恩格斯《资本论》第二卷“序言”的启示
理论驿站篇
第十九章 《论犹太人问题》: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人类解放的科学论证
——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定的第一个理论驿站
第二十章 从《德法年鉴》到《哲学的贫困》
——第二个理论驿站
第二十一章 第一国际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锻造及其研究的意义
——第三个理论驿站
第二十二章 解开“亚当·斯密问题”和“卡尔·马克思问题”的钥匙
——第四个理论驿站
第二十三章 休谟“世纪难题”·马克思的解答
——第五个理论驿站
第二十四章 《资本论》与《道德情操论》《国富论》的内在关系
——第六个理论驿站
第二十五章 《资本论》:马克思主义“三者统一”的典型形态
——第七个理论驿站
第二十六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主义理论“三者统一”的文献依据
第二十七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剑锋的淬炼
——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错误派别的斗争
创新篇
第二十八章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制定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创新的典型形式
第二十九章 恩格斯关于跨越式“卡夫丁峡谷”的研究及其当代意义
第三十章 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理论贡献
第三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及其跨越发展规律研究
第三十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及其理论创新规律研究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反思
第三十三章 人类解放: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基础研究
——“为己为他”辩证关系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地位的历史考察
第三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及其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