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古岩溶储层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04979
  • 作      者:
    作者:文华国//徐文礼//周刚|责编:黄桥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纪构造演化、地层特征,划分了沉积相类型并建立沉积模式,研究了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基于古喀斯特相标志和古岩溶地貌恢复,分析了古岩溶控制因素;从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储层综合评价等方面对川东古岩溶储层特征进行详细刻画;创新提出古岩溶储层沉积-成岩系统,并从成岩作用及演化序列特征、古岩溶储层成岩系统划分、沉积-成岩系统与储层耦合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古岩溶储层控制因素,总结了古岩溶储层预测技术,弄清了古岩溶储层空间分布规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川东地区石炭系古岩溶储层深化勘探方向。 本书适合作为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也可作为石油地质工作者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展开
目录
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
1.1 地理位置
1.2 石炭系勘探概况
1.3 区域构造特征
1.3.1 大地构造位置
1.3.2 基底构造特征
1.3.3 主要断裂特征
1.3.4 野外构造地质特征
1.3.5 现今构造特征
1.4 构造演化史特征
1.4.1 川东地区构造演化史概述
1.4.2 石炭系古构造演化恢复
1.4.3 石炭系黄龙组二段古构造演化特征
1.5 地层特征
1.5.1 地层概况
1.5.2 地层划分
1.5.3 地层对比
1.5.4 地层分布特征
第2章 沉积相特征
2.1 沉积相标志
2.1.1 岩石学特征
2.1.2 古生物特征
2.1.3 测井相特征
2.2 沉积相划分
2.3 沉积相特征
2.3.1 无障壁海岸相
2.3.2 有障壁海岸相
2.3.3 塞卜哈相
2.3.4 海湾陆棚相
2.3.5 开阔陆棚相
2.4 沉积相剖面特征
2.4.1 标准剖面和典型井沉积相特征
2.4.2 连井剖面沉积相对比特征
2.5 沉积相模式
2.6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2.6.1 黄龙组白云岩厚度分布特征
2.6.2 黄龙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第3章 古岩溶相特征
3.1 岩溶作用类型
3.1.1 同生期岩溶
3.1.2 准同生期岩溶
3.1.3 表生期岩溶
3.1.4 埋藏期岩溶
3.2 石炭系古喀斯特相标志
3.2.1 物质组分标志
3.2.2 岩溶角砾岩标志
3.2.3 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
3.2.4 古岩溶测井识别标志
3.3 古喀斯特相和岩溶旋回特征
3.3.1 古岩溶旋回的划分
3.3.2 溶蚀段的划分
3.3.3 岩溶旋回和溶蚀段的区域对比
3.4 古岩溶地貌恢复
3.4.1 古地貌恢复
3.4.2 古岩溶地貌单元划分
3.4.3 微地貌组合特征
3.4.4 各构造带古岩溶地貌分区特征
3.5 古岩溶控制因素分析
3.5.1 同生期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
3.5.2 准同生期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
3.5.3 表生期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
3.5.4 埋藏期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
第4章 古岩溶储层特征
4.1 储层岩石学特征
4.1.1 弱溶蚀岩溶岩
4.1.2 中等溶蚀多孔状岩溶岩
4.1.3 强溶蚀角砾状岩溶岩
4.1.4 强溶蚀交代的次生灰质岩溶岩
4.2 储层空间特征
4.2.1 孔隙
4.2.2 裂缝
4.3 古岩溶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
4.3.1 物性特征
4.3.2 孔隙结构特征
4.4 古岩溶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4.4.1 孔、洞、缝型储层测井响应模型
4.4.2 孔隙型储层测井响应模型
4.4.3 裂缝型储层测井响应模型
4.5 储层综合评价
4.5.1 储层Q型聚类分析
4.5.2 储层综合分类
第5章 古岩溶储层沉积-成岩系统分析
5.1 成岩作用特征
5.1.1 成岩作用划分
5.1.2 成岩阶段及成岩环境
5.1.3 成岩演化序列
5.1.4 成岩相划分、组合与平面展布
5.2 古岩溶储层成岩系统划分
5.2.1 地球化学特征
5.2.2 流体包裹体特征
5.2.3 成岩系统的流体分析
5.2.4 成岩系统划分
5.3 沉积-成岩系统与储层发育的耦合关系
5.3.1 储层岩石类型及孔隙类型
5.3.2 储层类型
5.3.3 成岩流体及其对储层的改造
5.4 沉积-成岩系统的储层发育机制
5.4.1 沉积相对储层发育的控制
5.4.2 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发育的控制
5.4.3 古岩溶作用对储层发育的控制
5.4.4 沉积-成岩系统与储层发育的耦合机制
第6章 古岩溶储层分布规律
6.1 古岩溶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6.1.1 沉积相对储层发育的控制
6.1.2 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发育的控制
6.1.3 古岩溶作用对储层发育的控制
6.1.4 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发育的控制
6.1.5 构造破裂作用对储层发育的控制
6.2 古岩溶储层预测技术
6.2.1 缝、洞预测
6.2.2 古地貌分析
6.2.3 微幅构造研究
6.2.4 有利勘探区带综合预测
6.3 古岩溶储层分布规律
6.3.1 古岩溶作用对储层分布的控制
6.3.2 溶蚀段与储层发育的关系
6.3.3 古岩溶储层平面分布特征
第7章 石炭系古岩溶储层深化勘探方向
7.1 天然气和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7.1.1 气源对比
7.1.2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7.2 典型构造天然气成藏条件解剖
7.2.1 挤压上冲抬升型
7.2.2 挤压抬升倒转型
7.3 石炭系成藏模式
7.3.1 川东地区印支期—燕山期存在古气藏
7.3.2 川东地区石炭系成藏模式
7.4 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
7.4.1 构造条件
7.4.2 古岩溶剥蚀作用
7.4.3 岩性-构造复合圈闭
7.5 有利深化勘探区带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