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比例原则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2594062
  • 作      者:
    作者:刘权|责编:朱玉霞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比例原则被视为公法的“帝王原则”,当下在全球广泛传播中面临适用危机。为了消除合比例性分析存在过大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弊端,应当通过适度引入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构建多元审查基准等路径,不断推进比例原则的精确化,但又不能过度限缩合比例性裁量而妨碍个案正义的灵活实现。本书跳出了大多以司法为中心的法学传统研究范式,从立法者、行政机关、法院、权利人等多元视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参考德语、英语、中文等国内外大量一手文献,首次全面从公私法角度系统构建了比例原则适用的方法论体系。
展开
目录
导论 追寻实质正义的比例原则
一、合比例性分析的难题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一)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二)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三)研究价值:可能的贡献
三、框架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框架结构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比例原则的法理及其适用危机
一、比例原则的规范原理
(一)比例原则的内涵与“四阶”结构
(二)比例原则的规范逻辑:损益平衡
(三)与相关原则的学理区别
(四)合比例性思想的历史源流
(五)比例原则宪法地位的确立:德国药房案
(六)比例原则的全球化:人权保障的利剑
二、比例原则的精确性缺陷
(一)合比例性分析技术与方法匮乏
(二)语义上存在宽泛性与模糊性
三、比例原则的适用困境
(一)无法全面衡量客观利益
(二)合比例性裁量的滥用
(三)结果导向的合比例性分析
四、比例原则精确化的必要性与内在需求
(一)比例原则精确化的必要性
(二)比例原则蕴含有精确化的内在需求
第二章 目的正当性原则的引入及适用
一、传统比例原则中目的正当性原则的缺失
二、目的正当性原则缺失的历史解读
(一)自由法治国下的立法目的和行政目的
(二)实质法治国下的目的设定
三、目的正当性审查:比较法考察
(一)目的正当性一般审查
(二)目的足够重要性审查
(三)目的正当性分类审查
(四)对目的正当性审查类型的评价
四、目的正当性原则引入比例原则的意义
(一)有效限制目的设定裁量
(二)实现实质正义,保障人权
(三)促进实质民主与良好行政
五、目的正当性的判断方法与标准
(一)查明真实目的
(二)目的正当性的综合评判
(三)目的正当性原则与均衡性原则的关系
六、以“四阶”比例原则实现自由、平等、博爱
第三章 适当性原则:实质关联性
一、手段适当性:实现目的抑或促进目的
(一)适当性原则的不同理解
(二)手段对目的的促进:实质关联性
(三)促进程度:有效性大小
(四)适当性原则的科学分析:并非追求“帕累托最优”
二、适当性原则的科学价值
(一)适当性原则是必要性原则的组成部分?
(二)适当性原则的否定与监督功能
三、手段适当性的司法审查困境
(一)事实预测判断余地
(二)对事实预测的不同审查强度
四、主观适当性和客观适当性的分类审查
(一)主观适当性和客观适当性审查的争论
(二)客观适当性审查:正在生效的手段
(三)主观适当性审查:已实施完毕的手段
第四章 必要性原则:“相同有效性”下的最小损害
一、必要性的判断难题:仅凭“法感”?
二、必要性原则的内涵流变:从宽到窄
(一)必要性原则的形成标志:十字架山案
(二)必要性原则向最小损害性原则的转化
(三)应当扩大必要性原则的内涵吗
三、最小损害性的判断前提:“相同有效性”
(一)相同有效性手段的损害比较
(二)异同有效性下的最小损害性:相对最小损害性
(三)手段的相对损害性计算公式
四、成本收益分析(CBA)的理论与实践
(一)成本收益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二)成本收益分析的性质及其功能
(三)成本收益分析的实际操作
(四)成本收益分析的司法审查
(五)对成本收益分析的质疑与应对
五、比例原则和成本收益分析的异同
(一)适用范围有差别
(二)价值取向不同:公平与效率
(三)分析方法不同:抽象权衡与具体计算
六、“相同有效性”下的最小损害性:成本收益分析
(一)成本收益分析可以辅助合比例性分析
(二)必要性原则中的成本:权利损害成本
(三)手段的最低有效性:最低可接受收益
(四)相对最小损害性手段的确立
(五)必要性、最小损害性和理性
第五章 均衡性原则:成本与收益相称
一、均衡性原则与权衡的非理性
(一)均衡性判断需要权衡
(二)均衡性权衡的非理性
二、均衡性原则精确化的比较法考察
(一)数学计算模式:阿列克西的权衡法则与分量公式
(二)商谈模式:贝蒂的事实问题视角
(三)两种模式的优缺点
三、均衡性原则的起源、本质及功能
(一)均衡性原则的起源
(二)均衡性原则的本质:目的必要性原则
(三)均衡性原则的功能
四、均衡性原则精确化的新模式构建
(一)引入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辅助均衡性权衡
(二)均衡性原则中的成本分析
(三)均衡性判断公式与均衡性判断法则
五、均衡性、权衡与正义
第六章 比例原则审查基准的构建与适用
一、比例原则审查基准类型化的必要性
(一)有效弥补比例原则的空洞性缺陷
(二)公正实现能动主义下的司法监督功能
二、比例原则审查基准类型化的比较法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