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一、未解之谜
二、田野和实验室工作
三、地理背景
四、公元前2千纪的年代框架
第二章 黄土丘陵
一、地貌、土壤、河流
(一)地貌
(二)土壤
(三)河流
二、气候和植被
(一)气候
(二)植被
三、生计和文化
(一)文化
(二)动、植物遗存记录
(三)技术、产量和策略
四、聚落形态
(一)数量、密度、分布
(二)聚落、墓葬、墓地
(三)规模、聚落选址和遗物分布
五、社会组织和社会复杂性
第三章 青铜器———区域间联系的证据
一、类型与风格
(一)资料、年代、可能的产地
(二)分组原则和结果
(三)各器类的分析比较
二、铅同位素与合金成分
第四章 贸易网络(一):从黄土丘陵到安阳
一、反思“劫掠说”
(一)交通路线
(二)考古记录
(三)文字记录
二、与安阳交易
(一)可能交换的物品
(二)锶同位素证据
(三)贸易的参与者——安阳的文字记录
(四)考古证据——遗存分布反映的贸易模式
第五章 贸易网络(二):从黄土丘陵到蒙古草原
一、克列克苏尔、鹿石、营地遗址
(一)克列克苏尔
(二)鹿石
(三)营地遗址
二、与中蒙联系相关的进展
(一)年代学
(二)鹿石的含义
(三)大规模驯马
(四)社会分化
三、蒙古与中国的联系:兽首风格器物的产地
第六章 贸易网络(三):黄土丘陵与关中盆地
一、关中盆地的社会发展
二、黄土丘陵与关中盆地的联系
三、贸易网络的崩溃
第七章 结语:理解北方边地社会
一、燕山地区
二、贸易网络的作用
三、贸易网络的根本动力
四、贸易网络的机制和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黄土丘陵出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和合金成分
附录二 黄土丘陵出土青铜器的图像资料
附录三 黄土丘陵出土青铜器的风格与产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