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环境法治转型的规范阐释/珞珈法学精品文库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196444
  • 作      者:
    作者:陈海嵩|责编:高媛|总主编:冯果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2-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环境法治正处在全面转型与创新的历史性进程之中,这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来源于党和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探索。如何理性认识这一转型过程并体现在环境法研究之中,是当代中国环境法学者不可回避的时代任务与历史使命。本书从法解释论出发,立足于规范分析的视角,遵循“实践背景-理论基础-规范内涵-制度构建”的逻辑理路,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总结、提炼其中的规范形态与规范内涵,在“政党-国家”的互动关系中揭示当代中国环境法治发展与演化的深层逻辑,特别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制度现象,在现行宪法、法律的基本框架内提出具有理论融贯性和秩序整体性的解释方案,实现环境法治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环境法治转型的实践背景与核心要素
第一节 将政党带进来:中国环境法治转型的显著特征
一 中国环境法治面临的困境
二 中国环境法治转型中的政党因素
第二节 党的领导:中国环境法治转型中的关键要素
一 通过政治领导确立环境法治发展的方向
二 通过组织领导保障环境法治的有效实施
三 通过思想领导实现对相关责任人的强有力监督
第三节 中国环境法治中的“政党-国家”关系
一 环境国家的历史形成及基本定位
二 “政党-国家”关系及其塑造环境法治的方式
三 基于“政党-国家”关系决定环境法治的价值内核
第二章 环境法治转型中形成的规范形态及其证成
第一节 一个新的规范形态:生态环境政党法治
一 生态环境政党法治的生成
二 生态环境政党法治的规范界定
三 生态环境政党法治的理论解说
第二节 “生态文明入宪”后生态环境政党法治的规范依据
一 宪法解释基准的确立
二 修改后《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的规范含义
三 对“生态文明入宪”的体系性解释
第三节 生态环境政党法治与国家法治的关系
一 生态环境政党法治与国家法治的内在联系
二 通过政党法治方式填补国家立法的缺陷与空白
三 通过政党法治方式对既有法律规定在执行层面予以一定变通
四 通过政党法治方式细化国家法律中的原则性规定
第三章 环境法治转型中的国家权力配置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权与司法权的互构
一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中“司法权逾越行政权”的争议
二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中国家权力行使的规范依据
三 明确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中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的规范路径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优化
一 “中央-地方”关系的变迁及其对环境法治的制约
二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的“中央-地方”关系及规范路径
三 “中央-地方”在环保事权与财权上的合理配置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部门间横向关系及其完善
一 生态环境保护横向府际关系的体制性障碍
二 多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规范分析
三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部门间横向关系的规范路径
第四章 环境法治转型中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
第一节 生态环境监管中的多重制度逻辑
一 生态环境监管的规则形成逻辑
二 生态环境监管的科层制逻辑
三 生态环境监管的问责制逻辑
第二节 生态环境监管行政科层制逻辑的失效
一 生态环境监管“科层化法治”的失效
二 “去科层化”基础上的运动式治理
三 生态环境监管中“运动式治理”的不足
第三节 党政体制中生态环境监管“再科层化”机制的建构
一 体现政党因素的生态环境监管变革
二 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创新的常态化、规范化
三 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强化
第四节 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的规范路径
一 对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变革的反思
二 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的法治化路径
三 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的组织化路径
第五章 环境法治转型中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节 党政同责: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基本原则
一 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党政同责”的规范内涵
二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不同类型
三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党政同责”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对“党政同责”的推动
一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演变
二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的规范分析
第三节 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规范路径
一 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体制性要素
二 明晰生态环境保护职权配置
三 完善生态环境损害异体问责机制
四 构建科学的生态环境损害问责评估机制
五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问责程序
第六章 环境法治转型中的环境保护考核评价制度
第一节 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规范内涵
一 政府环境保护目标的确立
二 指标的设定与分配
第二节 对地方政府完成环保目标的考核评价
一 对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
二 对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
三 对土壤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
四 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的考核
第三节 完善环境保护考核评价制度的规范路径
一 统一不同领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及考核评价制度的实施进展
二 强化考核评价结果的信息公开及公众参与力度
结语:不负时代的环境法研究
参考文献
一 中文文献
二 外文文献
后记:一个等待了五年的自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