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经济增长理论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绿色增长理论
2.1.4 外部性理论
2.1.5 气候变化经济学
2.2 文献综述
2.2.1 环境效率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
2.2.2 大气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
2.2.3 环境效率空间效应的相关研究
2.2.4 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2.5 文献述评
第3章 工业大气环境效率概念界定和测度方法改进
3.1 工业大气环境效率概念界定
3.1.1 全要素生产率的界定
3.1.2 环境效率概念
3.1.3 工业大气环境效率概念
3.2 工业大气环境效率测度模型的提出
3.2.1 DEA模型简介
3.2.2 虚拟前沿面SBM—U效率评价模型的提出
3.3 虚拟前沿面SBM—U模型特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工业大气环境效率的测度分析
4.1 工业大气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4.1.1 评价指标的选择
4.1.2 评价指标的释义
4.2 中国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现状分析
4.2.1 中国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总体情况分析
4.2.2 中国30个省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4.2.3 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4.3 中国工业大气环境效率的测度结果分析
4.3.1 SBM—U和虚拟前沿面SBM—U模型测度结果对比分析
4.3.2 基于虚拟前沿面SBM—U模型的测度结果分析
4.4 中国省域工业大气环境效率的差异性分析
4.4.1 中国省域工业大气环境效率的变异系数分析
4.4.2 中国省城工业大气环境效率的泰尔指数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工业大气环境效率的空间特征分析
5.1 研究方法介绍
5.1.1 全局空间相关性检验
5.1.2 局部空间相关性检验
5.1.3 空间权重矩阵设置
5.2 中国工业大气环境效率的空间统计研究
5.2.1 中国工业大气环境效率的全局空间分析
5.2.2 中国工业大气环境效率的局部空间分析
5.2.3 中国工业大气环境效率的时空跃迁测度分析
5.2.4 中国工业大气环境效率的局部空间依赖格局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工业大气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影响因素机理分析
6.2 空间面板Tobit计量模型
6.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6.2.2 空间面板Tobit计量模型
6.3 空间面板Tobit验证结果
6.3.1 空间面板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6.3.2 SLM-面板Tobit估计结果分析
6.4 对策建议
6.4.1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工业生态化转型
6.4.2 制定梯度环保政策措施,完善政府环境监管机制
6.4.3 科学规划环境治理投资,改革现有政绩考核体系
6.4.4 加大环保工作宣传,实行环境信息公开
6.4.5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助推新能源技术研发
6.4.6 促进人力资本积累,重视绿色资本引进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工业大气环境效率的工业发展效应分析
7.1 理论分析和假设
7.1.1 环境污染与生产要素转移
7.1.2 环境污染与产业转移
7.1.3 环境污染的发展效应述评
7.2 模型和数据说明
7.2.1 GVAR模型构建
7.2.2 数据来源
7.3 实证分析
7.3.1 统计检验
7.3.2 工业要素流动、工业产业转移的时空脉冲响应分析
7.3.3 区域间工业大气环境效率的时空脉冲响应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工业行业大气环境效率测度及其发展效应分析
8.1 样本和数据说明
8.1.1 样本说明
8.1.2 指标说明
8.2 测度结果及其分析
8.3 工业行业大气环境效率发展效应分析
8.3.1 模型构建和检验
8.3.2 结果分析
8.4 本章小节
第9章 研究结论、政策启示及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启示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当前主要的研究成果及学术论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