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方案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方案
第三节 理论创新及不足之处
一 理论创新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经验借鉴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 地理环境决定论
三 生态社会主义
四 生态现代化理论
第二节 经验借鉴
一 从政策设计层面制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
二 从实践机制层面提出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举措
第三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阐述
第一节 农村和生态文明概述
一 农村
二 生态文明
第二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要环节:社会认知、政策设计、实践机制与政策绩效
一 政策设计、社会认知、实践机制与政策绩效及其相互关系
二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设计、社会认知、实践机制与政策绩效
第四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设计
第一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设计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应对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传统设计理念挑战
二 有利于应对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政策规制对象的挑战
三 有利于应对农村与城市之间环境不正义的挑战
第二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 城乡一体化理念
二 实体正义理念
三 绿色发展理念
四 可持续发展理念
第三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 部门整合和职能统一原则
二 协调原则
三 能级分布原则
四 民主原则
五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第四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设计内容
一 设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程序实施办法
二 设计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
三 设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
四 设计“村一乡镇一县”三级责任管理体系与绩效考评制度
第五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认知状况
第一节 农民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认知状况
一 样本基本情况
二 农民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状况
第二节 基层干部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状况
一 样本基本情况
二 基层干部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状况
第三节 两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认知状况的比较
一 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举措认知的比较
二 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及内容认知的比较
三 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认知的比较
四 对国家政策与实践绩效认知的比较
第六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机制状况
第一节 D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机制状况
一 D村概况
二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机制状况
第二节 B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机制状况
一 B村概况
二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机制状况
第三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心态分析
一 行政组织的心态
二 村级组织的心态
三 村民理事会的心态
四 试点村群众的心态
五 非试点村干群的心态
第七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机制的失范问题分析
第一节 “试点”选择的失范
一 选择机制
二 “试点”选择的失范
第二节 行动主体的失范
一 普通村民的失范
二 民间组织的失范
三 挂点干部的失范
第三节 建设内容的失范
一 物质化,即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文章
二 政绩化,即热衷打造形象工程
三 趋同化,即建设模式特色不足
第四节 资源分配的失范
一 资源分配二元化的表现
二 资源分配二元化的危害
三 绩效考核的失范
第五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机制失范的原因
一 主体参与意识不强
二 具体保障措施缺乏
三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滞后
四 村民整体素质较低
第八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绩效的堕距问题分析
第一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上向堕距
一 政策文本是否缺失
二 政策是否存在缺陷
三 政策文本体现的精神内涵是否一致
第二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下向堕距
一 把村容整洁目标的实现等同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二 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绩工程”来开展
三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
第三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堕距的表现
一 生产发展的目标方面
二 生态良好的目标方面
三 生活富裕的目标方面
四 村风文明的目标方面
五 “试点村”的带动作用方面
第四节 政策堕距的原因
一 政策上向堕距的原因
二 政策下向堕距的原因
第九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视角
第一节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一 以人为本概述
二 把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去
第二节 坚持从缺乏视角向优势视角的思维转向
一 缺乏视角
二 从缺乏视角转向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