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社会学大纲/大有文库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807720683
  • 作      者:
    作者:李达|责编:张媛媛
  • 出 版 社 :
    大有书局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新社会学大纲》是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达早期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是一部规模宏大、结构严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全书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说理透彻、行文流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作了完整的论述,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问题,也给予了深刻而正确的阐明。全书思想深刻、说理透彻、结构严谨而明晰,对当今读者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
第一章 历史唯物论序说
第一节 历史唯物论的对象
一、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二、社会的基础
三、社会的上层建筑
四、社会的发展法则
第二节 当作历史观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看的历史唯物论
一、历史唯物论是社会发展理论与社会认识方法之统一
二、历史唯物论是社会的理论与社会的实践之统一
第二章 布尔乔亚社会学及历史哲学之批判
第一节 布尔乔亚社会学之批判
一、布尔乔亚社会学之先驱
二、布尔乔亚社会学及其变迁的趋势
第二节 布尔乔亚历史哲学的批判
一、康德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第二篇 社会的经济构造
第一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第一节 劳动过程、自然与社会
一、劳动
二、劳动过程的三个要素
三、劳动过程之社会性
四、社会发展法则必须在社会内部去探求
五、各派社会学说对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之谬论及其批判
第二节 生产力
一、当作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看的生产力
二、生产力的社会性
三、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技术与科学的作用
第三节 生产诸关系
一、生产诸关系之形成
二、生产诸关系的物质性与社会性
三、生产关系与生产方法
第四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一、生产力是生产关系运动的内容
二、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形式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构造的变革
第二章 经济构造之历史的形态
第一节 现代社会以前的各种社会的经济构造
一、先阶级社会的经济构造
二、奴隶制社会的经济构造
三、封建社会的经济构造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
一、资本主义的成立及发展的过程
二、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倾向
三、帝国主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
一、过渡期经济的特征
二、过渡期经济的发展
三、苏联经济的现阶段
第三篇 社会的政治建筑
第一章 阶级
第一节 科学的阶级观
一、阶级的概念
二、阶级的发生及其发展
第二节 现代社会的各阶级
一、现代社会的主要阶级及其历史的发展
二、现代社会中的过渡阶级
三、现代社会中的阶级颉颃
第二章 国家
第一节 国家的理论
一、科学的国家观
二、超越的国家观的批判
第二节 国家之起源及其发展
一、国家之起源
二、奴隶制社会的国家与封建国家
第三节 近代国家
一、由绝对主义国家到近代国家的转变过程
二、近代国家构成的原理
三、近代国家机关的构造
四、布尔乔亚国家的法西斯化
第四节 过渡期的国家
一、过渡期国家的本质——普罗列达里亚专政
二、普罗列达里亚专政的任务
三、过渡期国家制度的特征
四、国家死灭的过程
第四篇 社会的意识形态
第一章 意识形态的一般概念
第一节 当作上部构造看的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的形成
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的存在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一般特性
一、意识形态的相对的独立性
二、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第二章 意识形态的发展
第一节 先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一、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
二、奴隶制社会的意识形态
三、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一般特征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诸意识形态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一、文化革命
二、新文化的创造与反宗教运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