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摘帽:苗家贡米助力脱贫的路径选择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666381
  • 作      者:
    谭云明,艾华 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又见花垣,又见花垣
  ◆以一个村为标杆,多角度展示扶贫脱困成果。

展开
作者简介

  谭云明,南京大学文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后。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新闻系主任、财经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新闻舆论监督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理事,北京市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截至2020年12月,共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著作4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等科研课题20余项。2017—2020年暑期,连续四年率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师生赴湖南省湘西的花垣县以及湘东的株洲市、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等地开展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调研活动。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步步高集团的产业扶贫项目——湖南省花垣县岩锣村米厂及其稻谷采购体系为主线,阐述步步高集团如何通过产业扶贫的方式来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其中包括花垣县双龙镇岩锣米厂、花垣县石栏镇子腊村贡米、花垣县吉为镇夜郎坪村的崇山贡米,以及凤凰县腊尔山镇、贵州松桃县等采购基地的稻谷生产情况和脱贫情况。通过对大米产品的挖掘,阐述大米的品牌故事,延伸品牌价值,进一步说明精准扶贫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重点对岩锣村的脱贫摘帽情况进行调研,以一个村为标杆,描述其各方面的扶贫成果;并重点阐述了米厂成立后,其对岩锣村精准扶贫成果的贡献度,以及对岩锣村精准扶贫摘帽工程的重要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子腊贡米的由来
  花垣县地处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中段,位于湘、黔、渝三省市交界之地,自古以来就有西南门户之称。全县南北相距495公里,东西横跨385公里,总面积达1108.69 平方公里。全县约有耕地24533公顷,水稻常年播种面积约为9667亩,主要分布于县内海拔400米以上的、距离县城较远的地区。与岩锣村同处一个县城的20公里外的子腊村是一个聚居型苗族自治村落,地处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中麓,在花垣县的东部,峡谷丘陵,层峦叠翠,依山傍水,风光旖旎,苗族人民世代居住的自然村寨散落在群山环抱之中。
  子腊村位于花垣县石栏镇内,原属距离3公里的排吾乡人民政府管辖。2015年12月,花垣县将排吾乡和雅桥乡合并改名为石栏镇,子腊村改由石栏镇人民政府管辖,距离镇政府增至约10公里。虽然花垣县城距离子腊村只有35公里左右,但因山路蜿蜒崎岖,从县城驱车至此需近1小时。初次坐车进村,调研团队队员的感受就是崎岖、难走,坡多平地少,同时因地势起伏较大,山路盘旋多弯,身体稍弱或抱恙的乘客很容易出现晕车、呕吐等不适症状。当地村寨的分布较为复杂,毗邻子腊村的村寨较多,包括油麻村、竹子村、龙门村、大猫村、辽求村、夯彩村、董马村。若是没有导航系统,单单是一车语言不通的外地人,想自行找到子腊村是很费劲的。
   作为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子腊村这一名字的起源,在其后辈中也流传着古老的传说。相传宋末元初,麻大、麻二两兄弟携妻儿自花垣县崇山一带,披荆斩棘七天七夜,抵达子腊村河谷。两兄弟一到这里,便觉得这是块宝地,但是当时烟雾缭绕,他们误以为这是炊烟,认为有人已经在这里定居,于是感叹“来晚了”。“子腊”为苗语,意思是“来慢了” “来晚了”。后来他们发现那些烟雾不是炊烟,只是山林沼泽的雾气而已,于是他们在此定居。子腊村因此得名。
  麻大、麻二两兄弟住下后才得知,刘姓家族已经在这里定居多时,麻氏兄弟只得借住。刚住不久,不远处的山岭突然山崩地裂,麻氏兄弟以为龙脉破坏,神灵产生不祥之兆,是要赶他们离开,于是便搬去了不远处的其他村落。多年以后,留在原来村落的麻氏后代在山上听到了鸡鸣声,认为金鸡鸣叫,意在祥瑞,便将家族后人都召了回来;同时发现原来的山体滑坡反而为他们增加了居住的空间,在大家的安排下,性格好的村民住在山下,性格不好的村民住在山上。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子腊村村落和谐、子孙满堂,逐渐发展成了今天的样子。

展开
目录


第一篇花垣的土地上究竟还藏着啥秘密
一、岩锣村神奇的响石
二、村口樟树下的话聊
三、组织部派来扶贫队
四、张氏大叔的摘帽记
五、万事俱备,东风劲吹

第二篇十八洞水厂模式可否复制
一、“点石计划”的由来
二、“点石计划”之样板工程
三、岩锣村产业扶贫如何搞
四、产业的抉择

第三篇大米催生的摘帽工程
一、得来全不费工夫
二、比十八洞水厂更快的速度
三、一粒米下“活”一盘棋

第四篇子腊贡米:农业文化遗产
一、子腊贡米的由来
二、一个“疯子”和一群“傻子”
三、两个女人的“梦”
四、米厂牵手子腊香根米
五、子腊老谷种的未来命运

第五篇夜郎坪:高山大米之乡
一、路遇老卫城
二、夜郎坪与崇山贡米
三、夜郎“自大”成为夜郎“自信”
四、收获一筐眼泪的女人
五、吉卫米带活一片产业

第六篇米厂的引擎效应
一、米沟村:出了新时代的农民
二、十八洞村:有“水”还有“米”?
三、贵州松桃:有个永不言败的老吴
四、米厂的辐射能量究竟有多大?

第七篇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一、粮食安全重于泰山
二、为大米销售操劳的娘子军
三、一个伟大的构想

尾声调研手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