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学辽军对话录(精)
0.00     定价 ¥ 12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1359289
  • 作      者:
    林喦
  • 出 版 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文学辽军对话录(精)》是林喦先生与省内作家系列对话,从2011年至今林嵒博士已经做了九年,和辽宁省内五十余位作家进行了对话,对辽宁创作的整体态势进行了观照和打量。被采访作家包括了滕贞甫、孙惠芬、丁宗皓、谢友鄞、白天光、孙春平、周建新、孙慧芬、李铁、于晓威、张鲁镭、薛涛、班宇等省内的重要作家。林嵒的这部采访坚持对当代作家整体创作情况和个案作家、作品进行研究,并秉承历史赋予的使命,坚持客观纯正的立场,发扬严谨务实的作风,高举“辽宁文学创作于地域文化发展”的旗帜,承接东北作家群研究的传统,开辟新时代研究的新思路,探讨当代辽宁文学发展的新世界。阅读这些访谈,你会有一种感觉,这些辽宁作家真的很关心东北这片热土,关注在这群热土上生活的人们,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子的东北气息。林嵒博士认为,辽宁作家始终坚持“到人民中去”的创作理念,努力用手中的笔“讲好辽宁故事,塑造辽宁形象”,文学辽军是中国当代文学坚强有力的一部分。
展开
精彩书评
  ★我总相信,在各种艺术形式之中,文学是敦厚的、灵性的,她可以涤荡人心中封尘的阴霾,唤醒一个人或一个时代的梦想;文学是青春的、纯净的,她可以激扬生活、舒展记忆、拾拢情感。每一部作品都是一种态度,是作家的态度,是时代的态度,也是历史的态度。无论作家还是评论家都真诚地期望人们能够诗意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也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林喦
展开
精彩书摘
  李轻松:其实这就是一个悖论,我习惯观照事物的两个极端,这很是奇妙。我是不知不觉就陷入这诡秘之中的。我对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对完全对峙的东西产生了不可遏制的好奇,并在它们之间发现了那种秘而不宣的必然的联系。后来,我在三岛由纪夫的小说中读到了这种感觉,我一下子找到了依据,我一口气把他所有的作品都读了。虽然我与他隔着数不清的障碍,但我觉得我跟他是殊途同归。
  举一个例子说明吧。我对鱼和水的运用非常多,从我着手写诗时开始。我觉得鱼是欲望和生殖的象征,它对于一个女性写作者来说可能是最容易触摸的;水可以理解为是经济的、社会的、大背景下的、历史的、身处的这种环境等。它对我的挤压、围困和我置身其中的挣扎、呼喊、沉浮,有时在水面,有时在水下,有时也可能是在水中,让我时而享受到畅游其中无比的快乐,时而感受到逆流而上的困顿。写作就像一条河,有时宽阔,有时狭窄;有时湍急,有时平缓;有时清澈,有时混沌,而我希望能把这些非常复杂的、灰色的东西在我的诗中体现出来。我一直在寻找着一种词语的相对性,它不是它本真的东西,一个词带给我的不仅是字典上的解释,还有我在这个词中找到自己的,属于我的、跟我呼吸相接的,属于我的、跟我温度相适的语境。可以说在(20世纪)80年代,我非常热衷于这种寻找,我希望把形而下的东西转化为形而上的,所以我写到盛夏就会写到雪、写到冷,这肯定难以大众化,是一条通向小众的小径。大路有大路的风景,小径更加通幽,所以我一点不悲伤。
  林喦:我觉得诗歌应该是有血液的,它带着人生命中最激情的东西,你也曾经说过以前的写作近乎是一种炸裂的快意,那么现在呢?当物质生活充裕时你还会有这种血液和写作的快意吗?李轻松:现在也是,只不过快意更丰富了。不仅是炸裂的快意,还有弥合、抚慰的快意。过去我渴望着破坏,现在我希望建设。我珍视诗歌中的生命气息,那些烫着头发,穿着道德外衣,甚至戴着假乳房的东西是最可恶的了。
  我的诗歌带着我血液的浓度和温度,跟物质生活关系不大。我喜欢它给我带来突如其来的惊喜,那种意外之美是最大的快意。
  林喦:有位年轻的学者曾经这样评论过你和你的诗歌创作,她说:“诗歌对于李轻松,是她的母体,是她整个创作中的灵魂。作为一个全面的、多线条的作家,虽然她在小说、戏剧方面有很高的建树,但是她的诗更具有深度和高度,她的诗歌世界多彩多姿,其诗歌意象的饱满性和丰富性是其他诗人无法企及的。她的诗更是生命的诗,从不同的侧面去感觉生命的限制与超越的矛盾,从而开掘出悲悯的情怀、超越的意愿和大爱的覆盖。其诗歌方面的身体写作,让她在肢体与精神的双重解放中得到自救,发现身体与广阔世界的内在联系,真正地把女性被淹没、被忽略甚至是被践踏的那部分人性呼唤出来,解救出来,而且她笔下的身体写作,绝不是表浅的、外在的,其内在的呈现相当复杂、相当丰富,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探讨。”请问你对这样的评价认可吗?李轻松:我信任我的思想,但更信任我的身体。所谓的精神,是人为地赋予它完美的意义使它高高在上,究竟是它遮蔽了我们的眼睛还是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它?总之我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保持质疑。只有身体才是我们活着的证据,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和万物交流的通道。现在人们一提起身体写作,似乎就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其实不光是写作,活着的一切功能都是靠身体来完成的。作为女人,我们的每一次革命也都是从身体开始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视身体为大敌?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经有一些女性诗人开始把自己的身体作为写作的依据了。10年之后,有的人依然在写,也有的人把它推到了一种背景上,我觉得因为没有现在这种声势浩大的“运动”反而使它得到了自然而然的发展。我们都经历过那种躁动、欲望、解放与快慰,再回过头来看时,并不感到它有如洪水猛兽般那么可怕。只不过这一代人走得比我们60年代人更远、更决绝,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失色,一切东西的出现都有其深厚的背景和内在的规律,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能多彻底就多彻底,只要我们能在其中得到抚慰即可。还有我所理解的“身体写作”,也应该包括那种拒绝、那种不投合和那些我们不该丧失的权利。对于身体写作,那是每个写作者的权利与自由,我们无须过分地喝彩或排斥,其结果都是有损于我们的健康。
  ……
展开
目录
小说创作的幽默、健康与个性
——与作家白天光的对话
散文集《乡邦札记》的创作观
——与作家丁宗皓的对话
小说是茶,品过后让人回味绵长的才是上品
——与作家李铁的对话
在一个盛夏的时节想到雪
——与诗人李轻松的对话
记忆与并未成往事的故事
——与作家陈昌平的对话
谁来记忆今天
——与作家白雪生的对话
文学无疆,作家永远是孤独的旅行者
——与作家周建新的对话
充满阳光的《小日子》世界
——与作家张鲁镭的对话
用文字铺一条精神的通道
——与文学评论家韩春燕的对话
创新·阻却·诗意·自由
——与作家于晓威的对话
文学不仅要接地气,更要有温度
——与散文家王秀杰的对话
小说书写了浓烈的东北风情
——与作家谢友鄞的对话
大情怀大视野大手笔面对历史的沧桑
——与散文家王充间的对话
一兀马,就是自己的远方
——与诗人宋晓杰的对话
关心历史其实就是关心自己
——与作家张宏杰的对话
好作家不会被落下
——与作家津子围的对话
亦如我竖起的诗行像我站立的姿态
——与诗人李见心的对话
找到了自己的花园
——与散文家高海涛的对话
我有一个月光宝盒
——与作家薛涛的对话
乡土之美与诗意之气
——与诗人王文军的对话
诗意,在天空中肆意飞翔
——与诗人宁明的对话
在诗歌这边,在诗歌那边
——与诗人林雪的对话
写诗,一直在路上
——与诗人李皓的对话
让小说走得更远一些
——与作家安勇的对话
文学永远属于那此寻觅真理、渴望安详的人
——与作家力歌的对话
有很多话要说,不知从哪儿说起……
——与作家宋长江的对话
展示乡土精神的旗手
——与作家孙惠芬的对话
作家要“守住自己”
——与散文家素素的对话
大地上的浪漫歌吟
——与散文家鲍尔吉·原野的对话
文学:以独特的思考进行新的创造
——与作家贺颖的对话
好诗唱大风
——与诗人李犁的对话
文学批评,一定是唯美的叙述
——与文学评论家张学昕的对话
这片挚爱着的土地生长故事
——与作家丛培申的对话
文心岁月一样长生活处处皆文章
——与散文家王本道的对话
河的彼岸有不同的风景
——与作家刘庆的对话
人生经历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与作家刘嘉陵的对话
一部气势恢宏《刀兵过》,一部辽南底层民间史
——与作家滕贞甫的对话
心中有面英雄的旗帜
——与作家张艳荣的对话
小说创作是建构一个“寻找自我”的路径
——与作家苏兰朵的对话
富有诗意的军旅叙事
——与作家曾剑的对话
构建新先锋的东北叙事模式
——与作家班宇的对话
在历史与现实中做一个“游客”
——与作家万胜的对话
从“典型文本”到“一般文学史”书写的当代文学理论建构
——与文学评论家周景雷的对话
走在文学批评的前沿
——与文学评论家孟繁华的对话
作家须始终持有并面对自身精神难题
——与作家高晖的对话
童真时代的抒写与自我情感的表露
——与儿童诗人王立春的对话
附:部分辽宁作家对林喦对话的评价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