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6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42019
  • 作      者:
    张京成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记录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报告

展开
作者简介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专家顾问团专家,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产业规划及产业政策,是国内早期研究创意产业的学者之一,从2006年起每年主持编写《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品牌出版物,并策划总编《创意城市蓝皮书》系列,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研究成果20余本,并在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北京日报等多次发表学术观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6》 延续以往体例模式,第一部分总报告“融合驱动中国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立足全国,对2015年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环境、现状、亮点、趋势等进行全面总结;第二部分选取了14个创意城市,分别描述了其创意产业发展的表现,在融合创新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第三部分是评析,对所选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梳理与总结,使读者能从横向上对创意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和融合表现有宏观上的认识。最后,我们整理了2006年以来《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的内容简介以及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创意书系》出版书目作为附录,供读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6》:
  2.依托房产行业,以融合科技拓展丝绸新业务
  虽是丝绸行业的领军企业,但身为万事利总裁的李建华基本不参加丝绸行业的行业会议,而是喜欢与其他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打交道。他认为,只有跳出行业本身,才可能不被行业固有思维束缚,才可能超越狭隘的竞争视野,吸纳新的观点和灵感。在某次与房地产老总的聊天过程中,李建华萌发了把丝绸做成墙纸的新灵感,随即就决定拓展一项新业务——家装材料。2014年夏,万事利推出的新产品“真丝凉席”一经问世,多次脱销。该产品以柔软舒适、保健养生而叫座,被多家企业争相订购。
  万事利家饰材料的成功叫座不仅在于它契合了百姓对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更不得不归功于科技研发上的坚实基础和万事利对丝绸传统艺术的潜心挖掘。丝绸装潢以丝绸的环保和生活属性为关注点,万事利利用其天然、可循环的蛋白纤维材料,大大减少装饰房间的化学污染,既环保又奢华。通过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途径,万事利研发的真丝凉席、丝绸墙纸、丝绸沙发等产品已陆续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3.深挖文化元素,以科学定位升级产品结构
  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清华彩”到浙江的“浙报彩”,从洛阳的“牡丹彩”到南昌的“城运彩”,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青花瓷颁奖礼服”再到代表奥运拼搏精神的“奥运彩”,万事利始终以把文化内涵和高科技技术注入传统丝绸为核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从品牌出发,以文化为内核,以科技为支撑,为丝绸注入鲜活动力,实现了丝绸在文化创意礼品、装潢装饰和艺术品等领域的延伸与拓展,为中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范本,为创新提升企业价值的实践带来新的思考。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总报告:融合驱动中国创意产业创新发展()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中国全面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推动创意产业稳妥有序发展,创意产业在规模、质量、结构等方面得以不断提升和优化,并对相关产业产生了融合渗透、内涵挖掘、创新升级、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附加影响,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层面愈加丰富,跨界融合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的格局。
第二章北京:“文化+”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首都的核心功能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2015年度再上新台阶,同时,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文化创意与旅游业、商业、体育、制造业、农业等领域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文化+”的发展特征更加鲜明,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层出不穷,文化创新驱动效应更加显著,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支撑首都转型升级与强化战略定位的重要领域。
第三章天津:迈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展望“十三五”,天津市要着力建设文化产业强市和智慧文化城市;打造国内外文化市场和文化贸易服务高地;建设投融资服务完善的文化金融创新区;实施“互联网+”和“文化+”的“双+”工程;继续繁荣文化市场,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第四章石家庄:形成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新常态()
  2015年,石家庄市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从顶层进行科学设计,着力开展集成创新,强化突出特色,努力做优做强项目,逐步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与服务、科技、金融等业态融合发展的一体化、开放式、多维度的崭新格局,有力促进了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崛起和跨越发展。
第五章哈尔滨:融合创新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十二五”期间,按照《哈尔滨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着力推动哈尔滨市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注重文化产业与城市功能优化结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旅游、体育相关产业结合,落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资金、财税等各项政策。哈尔滨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第六章常州:以“文化+”战略驱动融合创新()
  2015年,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新兴业态和传统业态的“融合创新”进行了全新定位,形成了互联网经济与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文化创意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趋势,不仅有助于解决自身创新力不足、文化精品缺乏等问题,也为相关产业注入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并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相关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成为常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第七章扬州:古城文化产业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扬州彰显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基本产业做大做强,做成城市的品牌产业,文化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建设“宜创、宜居、宜游”城市过程中,丰富的文化资源给古城扬州发展带来厚重的历史馈赠。要走特色“产城融合”之路,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名城。
第八章杭州:跨界融合创新助力产业持续发展()
  杭州市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和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奋斗目标,有序推动文创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了全市“文创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水平,为杭州经济转型升级和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东方品质之城”的三型城市作出了新贡献。
第九章青岛:城市新名片“三创”推动创意产业发展()
  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秉承历史,将已形成的优势进一步释放。持续完善人才政策、搭建一体化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入实施“千帆计划”、举办“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和“三创”行动等一系列创意产业融合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了青岛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证了青岛市经济态势的稳中向好。
第十章淄博: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新助力文化名城建设()
  淄博市紧乘时代东风,从文化体制改革到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开拓创新,从“以文养文”的探索,到“建设文化名城”目标的提出与实施,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淄博正按照市委提出的“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着力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生态淄博”的总体要求,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名城的跨越。
第十一章郑州: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新快速发展()
  郑州正处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佳机遇期,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批复,使得郑州上升为国家唯一的航空经济战略规划区,为郑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同时,随着深圳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华谊建业电影文化产业项目等落地,郑州文化创意资源的流动性不断提升,文化创意创新发展的活力持续激发。
第十二章武汉:融合创新引领文化创意产业“蝶变”之路()
  2015年,围绕“融合创新”的主题,武汉市委、市政府把握时代机遇,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与新兴产业间的转型升级。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的形成,适时调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强化供给侧科技支撑,借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吸收传统产业积极融合。
第十三章长沙:跨界融合与破界创新形成多业态产业体系()
  2015年,长沙顺应“文化+”潮流,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联动融合与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科技、旅游业、金融业、制造业、现代农业、体育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等融合日趋紧密,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新特色鲜明,在跨界中融合,在破界中创新,在融合创新中发展,形成了多业态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第十四章贵阳: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融合创新下的
文化产业发展()
  贵阳市继续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坚持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稳步推进,坚持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的同步发展,实现创意产业同大健康产业、大数据产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使得贵阳市文化产业在“十二五”完美收官。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的实践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建设中得以体现。
第十五章西安:创新引领推动文化产业业态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打破了传统的演出、广播、电视、电影、出版、文化旅游等固有的概念及其领域和板块,进入“文化+”全链接的大文化产业视野,预示着文化产业进入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西安文化产业主动融合融入市场、融入产业,积极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取得了以创意为核心、产业相关联动、产业整合价值提升的良性发展之路。
第十六章评析:跨界融合创新的创意产业新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意产业与诸多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在政策融合导向和市场引导作用下,多地创意产业通过文化创意、先进技术等要素对传统产业不断融合渗透,优化了创意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催生了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了创意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发展的新气象。
附录一:《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十年概览()
附录二: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创意书系》出版书目()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