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方文化概览》:
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灭辽以后进攻北宋,汴京陷落,徽宗、钦宗二帝成了俘虏,史称“靖康之难”。朝廷被迫迁都临安,史称南宋(1127—1279年),而北方相继为金元所统治。中原汉人在这100多年间的动乱中再次渡江南下。至此,东南各省除了湘西桂南和海南岛的五指山区之外的多数地区都汉化了。东南部各地区不论是吴、赣、湘还是闽、客、粤,其方言都已定型,并且和现今的结构系统相去不远。
南宋时期,虽以临安(杭州)为都,但当时汴洛“宋音”主要迁往临安和江宁(南京、扬州等)两处。临安话因周围为吴语区,虽保留中原汉语的一些特点,但终究为吴语同化。而以江宁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当时迁进几十万中原居民。因江淮语在六朝时已被中原汉语覆盖,加之地处吴语北部边缘,因此迁往江淮的“宋音”相对纯正地得以保存。留在汴洛的中原之音,历金元近300年统治,已非中原旧音。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帝,1421年明朝迁都顺天府(北京),直至1644年清朝建都北京,南京音都是明清官话的基础音系。
这次人口大迁移促成的主导语言基础音系的大变迁历时近900年之久(600—1468年),汉语完成了从中古至近古的发展。
20世纪逐渐上升为主导音系的北京话,则是明初迁往北平的江淮话的演变,也就是说,现代北京话是以明代江淮话为基础音系演变的。
(二)闽南话的形成
十大方言区里,闽语属一个大区,包括闽北小区和闽南小区。虽然福建境内方言土语之多在全国首屈一指,各地间很难通话,但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厦门话、福州话、南平话、三明话等存在诸多有别于其他方言的共性。整个闽语在唐代形成,这与中原汉人大规模入闽的时间相吻合。
方言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分化的必然结果。方言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社会的分离、人民的迁徙、山川的阻隔、民族的融合以及与不同语言的接触。
闽方言的形成,始于东汉末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分裂至五胡乱华。这段时期分裂时间长,战乱不断,灾难深重。黄河流域的人们大规模迁移到长江中下游,他们带到南方的是4、5世纪的中原语音。闽语形成的基础,与吴语、湘语、赣语一样,是东晋时候奠定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