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220345
  • 作      者:
    邓艳红,李玉华,周烨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邓艳红,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导,博士,教龄年;大学本科教材《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班级管理》主编,北京市自学考试考试委员。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制组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师资格证应考辅导经验。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参照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分割为125个考点知识,通过对每一个考点知识的概念、背景、应用、考查的重点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述,从而使考生能够快速掌握考试重点;同时每个知识点都配有考试真题及解析,借助知识与试题的相互印证,使学员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了解考试的形式及变化;此外,本书结合实例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够提高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考试中以及实际教学中。
展开
精彩书摘
  考点1:教育的含义与起源
  内容提要: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回答,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考纲再现
  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考点详解
  一、教育的含义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知●识●拓●展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二、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包含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离开了教育者,就不存在教育活动。其中,模块一教育基础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就不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三)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它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如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四)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都无法实现。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
  例题精讲1.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措施
  【专家详解】A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
展开
目录
模块一 教育基础 模块分析
考点1:教育的含义与起源
考点2: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考点3:教育学的发展
考点4:教育功能
考点5:教育与社会发展
考点6:教育与个人发展
考点7:教育制度
考点8:教育目的
考点9:课程及其相关概念
考点10:课程流派
考点11: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
考点12:课程类型及特征
考点13:课程目标及课程评价
考点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考点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及实施进程
考点1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与趋势
考点17:教育研究基本步骤
考点18:教育研究范式与方法
考点19:观察法
考点20:调查法
考点21:教育实验法
考点22:教育研究计划与研究报告撰写
考点23:教师专业发展基础知识
考点24:学校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
考点25:小学教育基本特点
考点26:小学教育的发展
考点27:心理学概述
考点28:感觉及其特性
考点29:知觉及其特性
考点30:观察
考点31:注意
考点32:记忆
考点33:想象
考点34: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考点35:问题解决
考点36:言语
考点37:情绪和情感
考点38:情绪理论
考点39:意志
考点40:人格
模块二 学生指导 模块分析
考点1: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考点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考点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考点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考点5: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考点6:个体差异
考点7:学习的概念与分类
考点8:行为主义学习观
考点9:认知主义学习观
考点10:人本主义学习观
考点11:建构主义学习观
考点12:学习动机的概述
考点13:人本主义动机观
考点14:行为主义动机观
考点15:认知主义动机观
考点16:学习迁移概念与分类
考点17:学习迁移理论
考点18: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考点19:学习策略
考点20:知识学习
考点21:技能学习
考点22:德育的内容和原则
考点23: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考点24:德育的过程与规律
考点25:德育模式与道德发展理论
考点26:品德的心理结构
考点27:美育相关知识
考点28: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概述
考点29: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的概念和方法
考点30:心理辅导
考点31:心理辅导的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考点32:心理辅导的方法———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考点33:心理辅导的方法———认知疗法
考点34:心理辅导的方法———理性—情绪疗法
考点35:心理辅导的方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考点36: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考点37: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学习困难综合征
考点38: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其他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考点39:小学儿童医疗保健常识
考点40:小学生安全教育概述
考点41:小学生安全防范常识
模块三 班级管理 模块分析
考点1:班主任的职责
考点2:班级管理的方法———研究学生
考点3:班级管理的方法———班集体的特征
考点4:班级管理的方法———班干部的选拔与指导
考点5:班级管理的方法———班规的确立
考点6:班级管理的方法———班级文化的营造
考点7:班级管理的方法———非正式群体的引导
考点8:班级管理的方法———个别教育与平行教育
考点9:班级管理的方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考点10:班级活动及课外活动———班级活动的类型与原则
考点11:班级活动及课外活动———班级常规活动管理
考点12:班级活动及课外活动———主题班会的组织
考点13:班级活动及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组织
考点14:教育合力
考点15:家校合作的途径与要求
考点16:少先队性质与活动仪式
模块四 学科知识 模块分析
考点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考点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考点3: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考点4: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考点5: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考点6: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模块五 教学设计 模块分析
考点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与教案概述
考点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
考点3: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
考点4:教学设计———练习作业的设计
模块六 教学实施 模块分析
考点1:教学的概念、意义和任务
考点2:教学的本质观和基本过程
考点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总结与应用
考点4: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环节
考点5:常用的教学方法
考点6:教学组织形式及其优缺点
考点7:课堂管理———课堂纪律与课堂气氛
考点8:课堂管理———课堂导入策略
考点9:课堂管理———问题行为与突发事件处理
考点10: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考点11:课堂管理———课堂提问策略
考点12:课堂管理———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考点13:课堂管理———课堂总结策略
模块七 教学评价 模块分析
考点1:教学评价的分类及功能
考点2:教学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