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多重记忆:美国课程史学的话语变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892358
  • 作      者:
    王文智著
  • 出 版 社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文智,辽宁大连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理论、教学设计和教育话语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毕业于浙江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在《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CS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课程研究是一个充满活力、面向未来的研究领域,无论是课程概念的发展,还是课程理论体系的建构,抑或是课程的实践改革,课程领域的专业工作者对课程理论和实践的重审、批判与建构从来都没有停息过。他们深知,“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价值整合和理想重建的使命,就必须成为理性的行动者”,而要成为理性的行动者,就需要将课程同儿童幸福、社会进步与人类文化的发展联系起来,不断地更新关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认识,构建一个开放而常新的领域。
展开
精彩书摘
  《多重记忆:美国课程史学的话语变迁》:
  如前所述,哈里斯坚定地认为课程当由特定的学科知识构成,语法、数学、地理、历史和文学艺术在他笔下是“心灵的五扇窗户”。与埃利奥特等老派的人文学科论者不同,哈里斯强调的是学科本身的内容价值而非形式训练价值,因此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当时的心理学家针对官能心理学的凌厉攻势。同时,由于他的学说使得学校不必对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结构做出改变,尽管理由可能和以前不同了,但是教师们大体上还是可以教一样的东西。当时的美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教育工作者被整体社会变革的洪流所包围,哈里斯的学说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岛,可以在教育改革的呼声中保持相对稳定。因此虽然不论在教育研究的期刊杂志上,还是专业集会上,都很难看到有什么教育研究者会力挺哈里斯的观点,然而他在课程方面的基本立场却在实际中支配着大多数教师和管理者的学校实践。尽管哈里斯并不赞同无意义的练习和独裁式的管理,但是在世纪之交这一特殊的年代,温和的改革会被很容易地和维护现状画上等号,在轰轰烈烈的儿童研究运动中,哈里斯被认为是逆潮流而动的保守者。
  赫尔巴特主义者对人文学科论者的挑战并未持续很久,儿童研究运动是其后对哈里斯等人的学说构成挑战的最主要力量。虽然有帕克这样著名的教育家作为先导,但儿童研究运动的真正领袖是心理学家霍尔,直到他从德国归来,儿童研究运动才逐渐形成一股可以深刻影响美国教育的力量。
  依据科学的原则来构建教学体系,对当时的人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加上霍尔的个人魅力,使得他在哈佛的演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演讲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也成为他极为成功的职业生涯的一个良好开端。霍尔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了一个相当成功的心理学实验室,后来又成为克拉克大学的校长。作为儿童研究运动当之无愧的领袖,在他的推动下全美成立了至少二十个州一级儿童研究组织,其中一些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比如伊利诺伊州儿童研究协会的一次会议吸引了多达三千名听众到场。
  儿童研究运动内部有着相当的差别,有些人热衷于实验室研究,而另一些人则强调收集儿童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各种数据,开展“人类学”式的研究。尽管研究偏好不同,他们都相信经验方法,都热衷于收集数据;然而在教育方面,除了都赞同教育要依儿童的天性开展以外,他们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共同信条。唯有霍尔本人对如何将儿童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学校课程当中有一些较为明确的论述。尽管打着科学的旗号,霍尔的主要课程观点并非来自他或者其他心理学家的研究,而是受达尔文理论的影响,同美国赫尔巴特主义者一样推崇文化时期论。克利巴德指出,儿童发展中的复演说和课程中的文化时期论,压根不是什么科学研究的结论,而是源自一种形而上的甚至是神秘主义的假设。
  除此之外,霍尔极度怀疑智力训练的价值,在他看来儿童很晚才会具备理性能力,教育者不该做任何阻止儿童天性自由发展的事情,儿童的健康被霍尔看作是学校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同时,如我们在介绍他对十人委员会所做的批评时提到的,霍尔认为课程应该个别化,分化的根据不仅包括智力,还应包括性别在内的其他与生俱来的特征。在众多向传统学校课程发起挑战的势力当中,儿童中心论者率先发难,但是他们并没有长时间地占据舞台的中心。
  ……
展开
目录
总序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程史研究的意义
二、我国课程史研究概况
三、美国课程史的译介与研究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一、课程史研究领域的兴起
二、课程史与教育史:关于独立性的辩论
三、研究内容的限定
第三节 “多重记忆”:题解
一、课程领域的集体记忆
二、交叠的多重:分类的困局
三、话语变迁:回忆和讲述的方式

第一章 进步主义者的独白
第一节 维系传统的努力
一、“危机”中的课程领域
二、承袭进步主义传统
第二节 坦纳夫妇的课程史观及《学校课程史》
一、“可用的过去”:课程史的效用及其书写方式
二、“冲突-进步”:课程历史的发展脉络
三、以“进步主义”为轴线的课程思想演变
第三节 在历史中寻找专业共同基础
一、一部“课程开发”教科书
二、对单一范式的坚守

第二章 思想的四重奏:专业群体的斗争
第一节 反思的年代
一、挑战泰勒原理
二、修正主义教育史学的影响
第二节 课程史中的经典:克利巴德的《美国课程斗争》
一、重探“进步教育”的意义
二、舞台与角色:20世纪初的四大课程群体
三、核心情节:“斗争”
第三节 理论与历史之间
一、批判性:检视理论局限
二、象征性:关注符号世界

第三章 “嘈杂”的现场音:社会力量的角逐
第一节 课程社会史研究兴起的背景
一、教育中的“新社会史”与“学校黑箱”
二、审视学校知识的来源:新教育社会学与批判性课程理论
第二节 《学校科目与课程演变》:古德森的课程史研究
一、学校科目社会史:方法与定位
二、案例研究:围绕学校科目的斗争
三、古德森科目史研究的影响
第三节 美国课程史中的科目史与案例研究
一、美国的学校科目史
二、地方与学校课程项目的案例研究
三、课程研究的社会史路径

第四章 对声音的反思:语言学转向与课程史
第一节 后结构主义课程史的学术土壤与话语资源
……
第五章 另一半故事:打破女性的缄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课程史的边界:关于独立性的辩论
附录2 《美国课程文献史》文献目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