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十三五”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环境和重大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83962
  • 作      者:
    张晓明,李河,章建刚等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晓明,男,1954年6月生,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研究员。《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先进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主持人;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小组专家组成员;国家法改委和世界银行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市法改委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政策、文化产业理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哲学、社会哲学、经济伦理学等。发表论文专著若干,代表作有:《伟大的共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研究》《拓荒者的足迹—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十年路径与政策回顾》《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加入WTO队中国文化产业又什么影响》、《关于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的几点看法》等。。李河,男,1958年8月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译协社科翻译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哲学》主编、北京哲学学会理事、《文化蓝皮书: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编委、《文化蓝皮书——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编委。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做访问学者。发表哲学论文、当代国外文化政策研究和评论文章、国外会议论文近百篇。主要专业领域为现象学、解释学、西方政治哲学史、当代国外文化政策研究、中国传统思想研究等。著有《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解释学视野中的翻译问题》《得乐园·失乐园》《人在故事中》《概念栖身于语词世界》等。专著《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曾获第七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9年以来,受推荐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国际基金”项目评审工作。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A类重大课题“文化多样性研究”首席主持人。。章建刚,男,1952年12月生北京。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室研究员、副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理事、副主任、研究员。文化蓝皮书(系列)主编。1969年下乡云南。1978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1983年调入中国戏曲学院任教;1985年受聘《哲学研究》杂志,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后曾攻读在职研究生。1993年转入美学研究室,1999年被聘为研究员。多年从事哲学、美学及艺术史研究。2000年以后主要从事文化发展及文化经济学研究,涉及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多样性及文化遗产保护、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创意城市及城市景观营造等与国家文化发展相关的重要专题,撰写过一批具有圈套社会影响的理论文章及调研报告。近年来,积极为国家及地方文化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一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起草、制定及后续工作;被文化部聘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主要著述有:《艺术的起源》、《艺术化生存》、《儒家伦理、市场伦理和普遍伦理》、《遗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理想模式》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报告:“十三五”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环境和重大问题研究》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将进人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为了适应中国的新形势,为因应国内外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必须大力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突破文化发展的社会建设瓶颈,必须对一系列制约国内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报告:“十三五”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环境和重大问题研究》:
  (一)中国文化发展环境的中长期趋势:五大发展机遇
  文化发展环境首先要看5N10年的中长期趋势,而中长期趋势是由市场决定的。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正处在现代化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转折期,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市场机遇,将在全球文化市场中彰显“主场效应”。
  1.文化产业作为消费性服务业,将呈现巨大的发展空间
  “十三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极大地有利于消费环境的改善,文化消费将会实质性启动,最终文化消费市场将会呈现巨大发展空间。
  文化产业首先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产业,以最终产品和服务(出版、影视、演艺等)满足消费需求是文化产业立身之本。由于种种历史的和体制的原因,当前中国市场的文化消费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最终产品市场还存在着巨大的机遇。随着宏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实质性推进,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文化消费必将获得较大程度的释放,为文化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根据商务部披露的信息,2013年我国实际文化消费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但是实际消费潜力为4.7万亿元,还有3.7万亿元的消费缺口。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500美元,文化消费正步人快速增长期。据预计,到2020年,全国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将达16.65万亿元,文化消费潜力释放空间巨大。
  2.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国民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支点
  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文化产业同时也是“生产性服务业”,成熟的文化产业的重要标志是“中间产品率”比较高,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性较大,而我国文化产业中间产品率较低,因此产业带动性较差。
  进入到全球化的第三阶段后,“高技术与高文化的联姻”成为发展的主流性趋势,在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高科技不再是发展经济的全部选择,高技术和高文化附加值是新型工业化战略发展的“车之两轮”和“鸟之两翼”。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提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口号,传统制造业升级成为重大战略选择,对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有了爆发式的增长。2014年3月1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是应对这一需求出台的文件。
  3.文化产业也是新技术产业,技术革命将推动文化产业出现重大结构调整
  现代文化产业也是“新兴文化产业”,以数字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文化科技融合为特点,不断以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推动文化产业各个行业融合、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各相关行业融合,以及国内外市场的融合,不断掀起兼并重组和跨界发展的浪潮。
  今后5-10年将是技术进步给文化发展带来根本性变革的时期。在我们看来,我国的新技术领域,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消费活跃,是全球范围内市场最开放、资本最活跃的领域,技术革命将给文化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而我国新兴文化产业居于技术革命的最前沿,是文化和科技融合度极高的新兴产业,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各行业间市场开放度最高,与资本市场连接最紧密,与新型消费最贴近的领域,因此具有大量未知的、爆发式增长的潜在市场空间。2014年阿里巴巴在国内大举收购兼并文化企业后上市美国,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影视文化等文化产业核心领域,已经充分显示出今后几年将是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爆发式增长期。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的爆发式成长也告诉我们,在新兴文化产业领域我国最有可能出现全球顶尖级企业。
  ……
展开
目录
引言  “十三五”时期:为“两个100年”做好文化准备的关键时期

一  “十三五”文化发展环境的历史定位

二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国际环境

三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国内环境

四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