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书谱》译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061416
  • 作      者:
    孟会祥著
  • 出 版 社 :
    海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孟会祥,男,1965年3月生,河南省襄城县人。现为《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广东书法院客座研究员,甘肃书法院顾问。曾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书学讨论会等活动。发表书法评论类文章百余篇,参与编著书法论著20余种。在书法创作、评论和编辑出版方面,均有一定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书谱》是孙过庭于垂拱三年(687)撰写的书论著作,堪称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书学论著。《书谱》提出了“质以代兴,妍因俗易”的发展观点,对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做了比较公允的评价。对质与妍、骨力与遒媚、平正与险绝、劲速与淹留、燥与润、浓与枯等对立方面做了精辟的论述,确立了以“中和为美”为审美原则。《书谱》对书法创作中的“五和五乖”等的论述,揭示了一般的创作规律,这得益于孙过庭是草书大家同时又“博雅有文章”的全面素养。《书谱》提出的“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既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也是书法欣赏的最高境界。《书谱》不仅文辞华美,且备述书法源流,书体功用、技巧,过来人语,精辟透彻。《<书谱>译注》力求对《书谱》做通俗的解释,配以图片,庶可收到相互参证之效。
展开
精彩书摘
  《<书谱>译注》:
  子敬之不及逸少:二王父子孰优孰劣,是二王之后一百多年间争论不休的一个“热点问题”。这其中除了艺术观点不同之外,也羼杂一些伦理观念的因素。贬损献之最得力者,当数梁武帝萧衍和唐太宗李世民这两个帝王书家。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说:“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学子敬者如画虎也,学元常者如画龙也。”其《古今书人优劣评》中批评王献之的书法说:“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举体拖沓,而不可耐。”李世民《王羲之传论》中说:“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枋而无届伸;其饿隶也,则羁赢而不放纵。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这简直是恶毒攻击了。孙过庭草书学习王献之的成分不少,但也说献不及羲,恐怕是为了与李世民保持高度的一致。包世臣《自跋删拟书谱》说:“吴郡书源出子敬,序述右军诸帖,略不一及草势,是其意故不尚右军草也。学宗子敬,而论排之者,以文皇有饿隶之诮耳。”平心而论,王献之的楷书,可以说与王羲之不相上下,行书则没有王羲之的变化多端,草书也没有王羲之更完备,但他独创的“行草书”,恐怕是绝对超过其父的。张怀王莲《书议》说:“子敬才识高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无籍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中,最为风流者也。”
  二王之间,大同小异。大同,则基本笔法是一致的,基本审美趣味一致。小异,一般说王羲之“内撅”,王献之“外拓”。但自古以来,“内撅”“外拓”究竟指什么,争论不休,各是其是,我们也不必纠缠。在结字上,王献之的行书中宫较宽博,点画的长短变化较大;在行气上,王献之更注重上下连属,给人以“一笔书”的感觉,显得潇洒风流。这是王献之的独到之处。当然,若论楷、行、草的开创之功,王献之是无法与王羲之相比的。他在王羲之“大匠示人以规矩”的基础上,有风格意义。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