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息安全价值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71645
  • 作      者:
    李圆圆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圆圆,女,管理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展开
内容介绍

  《信息安全价值研究》在信息安全研究领域选取信息安全价值这一较少涉及的理论话题,在观察分析信息安全现象的基础上,借助中西方价值理论工具,对信息安全价值进行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阐述,《信息安全价值研究》试图揭示信息安全问题存在的根源,并寻找其解决途径,为更好地研究信息安全价值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对信息安全价值评价以及信息安全相关领域的策略研究,提供具有预见性、导向性的实质助益。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价值关系中,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如果不具备这两个要素或者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价值关系就无法成立。因为没有价值主体,任何价值都无从谈起,充其量只能是空中楼阁。价值只能在客体满足主体的需求时才有意义。与自然世界不同,人为世界中的价值主体只能是人,价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只能是人,而绝不能是其他事物。在自然世界中,人虽然不是世界的创造者,也不是世界的主宰者,但人仍然是自然世界中价值尺度的衡量者,对整个自然世界仍然具有重大影响,并以其价值观作为评判工具影响着与之共存的相关事物。
  与其他种类价值相似,信息安全价值也产生和存在于特定的价值关系之中。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价值而言,没有价值主体,便无法建立价值关系,同样,不存在信息安全价值主体,信息安全价值关系也无从建立。确切地说,在信息安全价值关系中,信息安全价值主体是第一要素,离开信息安全价值主体来谈信息安全价值是毫无意义的。如前所述,在明确了信息安全价值主体是人之后,对作为信息安全价值主体的"人"的复杂内涵进行剖析显得极为必要。首先,这个"人"是具体的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相关的信息技术、设备和相关操作构成了信息安全现象,每一项信息技术的发明革新、每一件信息设备的研发制造、每一次指令性操作的修改完善,无不凝结了具体的人的劳动,是由特定的人完成的。信息安全主体的这些努力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产活动,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此外,进行信息安全价值评价的主体也是具体的人。因此,必须重视信息安全价值主体的特性和具体性。其次,这个"人"是抽象的人。信息安全的出现与存在并非主观意愿,而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存在的客观现象。信息安全现象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科技水平进步的必然结果,而不能归功于某个个体的努力。因此,作为信息安全价值主体的"人",不是某个人,某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作为人的整体,是作为类而存在的,是全体人类。
  同时,作为信息安全价值主体的人也是个体的人与群体的人的统一,换言之,信息安全价值主体既是具体的人,也是抽象的人,既是个体的人,也是群体的人。仅仅认识到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片面的。另外,作为群体的人,有一个群体的量的界定。群体的最大化界定就是作为类的人,即指全人类,其他的人的群体划分可以是种族、国家、行政区划、团体、组织中的人等。从信息安全的具体状况分析,在个体的人和群体的人之间,个体的人才是信息安全价值最核心的主体,因为个体的人是群体的人的基础,群体的人是个体的人的总和。换言之,个体可以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独立从事信息安全行为活动;而群体是个体的加和或累积,是不可能脱离个体而存在的。因此,要全面认识信息安全价值主体,避免只看到群体而忽视个体,或者只重视个体而漠视群体的两种片面作法。由于传统思维和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对信息安全的认识是重视群体而忽视或漠视个体。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来,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关注个人信息安全这一方面已有明显改善。
  尽管如此,一些形而上甚至错误的观点和理论仍存在一定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把物作为信息安全价值主体。因此,有必要重申的是,信息安全价值主体只能是人,而不能是物。有人认为,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是由设备的先进程度不足和网络漏洞等技术原因导致的,因此将信息安全主体看作是信息技术或硬件设备,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无关。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也非常不利于及时有效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技术和设备上的不足,表面上看来是"物"的原因,但实质上还是人的问题。道理不难理解。信息技术与硬件设备都是通过主体"人"而创建的,如果没有凝结人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谈何技术设备的进步与发展?技术和设备只是承载人类智慧和劳动的一种媒介,实质的信息安全价值主体仍然是人。从另一层面来看,信息技术和硬件设备作为"物",是僵化的、静止的、没有生命的,只有通过人的指令和操作才能使其运转起来,才能维持信息传递中的正常秩序,才能维护基本的信息安全。因此,不论信息技术和硬件设备进步到何等发达程度,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人才是信息安全存在的依据,信息安全要以人类的需要为依循,其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是对于人的价值,是为人服务的。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信息安全研究阶段分析
1.2.2 信息安全研究领域分析
1.3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的内容及逻辑联系
1.5.1 研究的内容
1.5.2 研究的逻辑联系

2 价值与价值哲学的演进历程
2.1 价值的概念
2.2 价值哲学的演进过程
2.3 西方世界的价值哲学
2.3.1 西方古典价值理论
2.3.2 现代西方价值理论
2.4 价值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2.4.1 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价值理论
2.4.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价值论
2.4.3 当今社会的价值理论

3 信息安全价值理论
3.1 信息安全价值的基本内涵
3.2 信息安全价值的内在属性
3.2.1 信息安全价值具有属人性和社会性
3.2.2 信息安全价值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3.2.3 信息安全价值具有应然性和实然性
3.2.4 信息安全价值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
3.3 信息安全的价值主体
3.3.1 人为世界中的信息安全
3.3.2 信息安全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关系
3.4 信息安全价值与人的需要
3.4.1 人的需要
3.4.2 人的需要与信息安全的产生发展
3.4.3 人的发展需要决定信息安全价值
3.5 信息安全价值与人性
3.5.1 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3.5.2 人是善与恶的统
3.6 信息安全价值是信息安全的思想先导
3.6.1 信息安全价值是信息安全行为保障的思想条件
3.6.2 信息安全价值是信息安全发展的内在思想动因

4 信息安全的本位价值——利益博弈
4.1 个人信息安全行为源于利益驱使
4.1.1 物质利益驱使
4.1.2 情感利益驱使
4.1.3 物质利益与情感利益的双重驱使
4.2 组织信息安全行为源于组织间利益博弈
4.2.1 私有性质的网络企业——可能的侵权者
4.2.2 私有性质的传统企业——积极的维权者
4.2.3 国有性质的传统企业——沉默的转型者
4.3 国家信息安全行为源于国家间利益争夺
4.3.1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国家信息安全
4.3.2 以意识形态为手段的国家信息安全

5 信息安全的价值目标
5.1 信息安全的权利价值
5.1.1 权利的涵义
5.1.2 权利的溯源
5.1.3 人的属性和社会发展是信息安全权利价
值产生的基础
5.2 信息安全的平等价值
5.2.1 平等的溯源
5.2.2 事实的“平等”与原则的“平等”
5.2.3 机会平等是解决信息鸿沟的首要途径
5.3 信息安全的秩序价值
5.3.1 秩序是动态的、自发的
5.3.2 秩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5.3.3 秩序是实现信息安全存在的前提和保证
5.4 信息安全的道德价值
5.4.1 道德是进化的
5.4.2 信息安全道德价值的“别样进化”

6 信息安全的价值实现
6.1 信息安全价值实现的主观障碍
6.1.1 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价值主体的道德异化
6.1.2 社会转型期本位价值的转变
6.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恃”
6.1.4 信息安全价值心理
6.2 信息安全价值实现的客观障碍
6.2.1 信息网络的虚拟性
6.2.2 信息资源的地域性稀缺及地区不平衡
6.2.3 地理环境对价值主体的影响
6.3 价值多元决定价值实现
6.3.1 自媒体时代的价值多元
6.3.2 价值多元决定信息安全行为的多样性
6.4 信息安全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6.4.1 信息安全主体的价值素养
6.4.2 信息安全主体的价值认同
6.4.3 信息安全环境的价值培育
结语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