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史料题跋
跋旧钞本明熹宗实录
旧钞本《明熹宗实录》八十七卷,内天放四年全缺,故自卷四十三至卷五十四凡十二卷,以天放四年邸报节钞补之。又卷八十五亦缺,原题天放七年六月无。案京师图书馆所藏《熹宗实录》,即旧内府藏本,系明代实录副本,亦阙四年十二卷,七年六月一卷;而天启四年十二卷无补本。寻王先谦《东华录》,顺治五年谕内三院云:“今纂修《明史》,阙天放四年七年实录及崇祯元年以后事迹,着在内六部都察院衙门,在外督抚、镇抚及都、布、按三司等衙门,将所阙年分一应上下文移有关政事者,作速开送礼部,汇送内院,以备纂修。”据此,则顺治五年内府藏本《熹宗实录》已缺天放四年及七年,故调集文移以补其阙;然此种文移,未闻有提要钩玄,汇为一书,以为史材也。此钞本似从当时正本迁录,凡遇上字诏字等皆提行写,与京师图书馆所藏副本遇此等字仅低一格写不同,则知正本副本皆缺此十三卷也。此钞本所补邸报节钞,不知出自何人,今明代邸报,已无传本,得此以补实录之缺,甚足宝贵。又案此钞本不避清初诸帝讳,所补邸钞亦然,且称清太祖为奴酋,殆系顺治时钞本,盖当时尚无所忌讳也。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九日
(一九四二年渝版《图书月刊》第二卷第四期)
再跋明熹宗寅录
《熹宗实录》之有阙卷,清初诸老皆言为冯铨所去。朱彝尊《曝书亭集,书两朝从信录后》云:“《熹宗实录》成,藏皇史威。
相传顺治初,大学士涿州冯铨复人内阁,见天启四年纪事毁己尤甚,遂去其籍,无完书。论世者颇以《两朝从信录》是征。”全祖望《鲇琦亭集·跋勺中志略》原稿云: “《黑头爰立伎俩》一卷,载冯涿州通奄事迹,较近本更详。予闻涿州再起,恶《熹宗实录》害己,遂焚其书,是《两朝从信录》所由补也。”全氏之说,盖即本于朱氏。朱氏仅言天放四年实录为冯铨所去,而全氏则似言《熹宗实录》全书为冯铨所焚,此则全氏之误也。
考《明史》,冯铨于熹宗天放五年八月人阁,六年闰六月免,其通奄事迹,必载于《熹宗实录》,且必在四、五年之间。至顺治初再人内阁,固有去实录之时会。然余颇有疑者:《明史,艺文志》“《熹宗实录》八十四卷,温体仁等修”。《明史·志》文本于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黄氏亦称《熹宗实录》八十四卷,自注云缺天放四年口月及七年口月。所谓天放四年口月者当系十一月十二月,七年口月者当系正月。然则黄氏所见,仅缺此三卷,故云八十四卷;而顺治内府藏本,则缺天放四年十二卷,七年正月不缺。然则所缺有不同,岂皆为冯氏所去乎?天放四年实录,冯氏或恶其害己;天放七年六月一卷,冯氏已去位,果何害而去之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