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我心向往,从霍巴特到中山站
过去的30年,我耳闻目睹了许多亲爱的老师和同事们在南极开展科考工作的事迹与成果,还有他们发生在南极大陆的许多奇妙故事。南极大陆的那片冰雪世界,很多年来一直令我心驰神往。如今,对于即将开启的南极之行,一场在南极内陆冰雪世界的探索,我是如此的期待。这种感觉,就如同当年期待女儿的降临。
一 我为什么去南极
南极洲是我们蓝色星球上*大的一块冰雪之地,尽管过去100年来人类探险和科考的脚步遍及南极大陆,但相对而言,1400 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土地,人类的足迹还是非常有限,这里依旧是一片未知的荒蛮之地。为什么要去南极?因为南极就在那里!她是我们地球的一部分,没有她,我们的星球就不完美。百年以来人类远观南极、触摸南极、认识南极、探索南极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从不曾因为她的遥远而忘却她。20 世纪50年代的国际地球物理年,一批常年有人值守的科学考察站相继建成,从冰盖边缘到内陆(如美国的麦克默多站、澳大利亚的凯西站、新西兰的斯科特站、美国的南极点站、俄罗斯的东方站,等等),开始了长期、定位、系统的南极多学科观测研究工作。
近年来到南极旅游探险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环南极的长线路,还是南极半岛周边的短线路,更或是直接飞进南极点的豪华游,人们纷至沓来。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永无止境,更何况南极洲还有无数的未解之谜。南极冰盖之下几十万年前的冰湖中有什么样的微生物?南极*老的冰及其年代?南极冰下水系统是何状况?南极的冰架是否稳定?全球工业化以来我们对南极的影响程度如何?为什么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南极显著增温但东南极近年来却有降温趋势?为什么南极的海冰范围有些区域增加、有些区域减少?
■ 南极的旅游探险
我主要研究雪冰中的气候环境记录,而南极冰盖保存着地球上过去100 万年以来*完整的气候环境记录,因此此行的*主要目的地便是南极冰盖。南极冰盖是我们星球上仅有的两个冰盖之一,另一个是位于北极的格陵兰冰盖(超过170 万平方千米,全部融化的水量可使海平面升高7 米)。南极洲面积超过1400 万平方千米,95% 被冰川和冰盖覆盖。冰盖面积约1230 万平方千米,体第一部分 我心向往,从霍巴特到中山站005积达到2650 万立方千米。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则会使得海平面上升58 米。冰盖边缘延伸到大洋的部分称之为冰架,其体积也达到38 万立方千米,冰架边缘断裂崩解进入海洋,也能够导致海平面上升。
■ 2016年我在南极科考
人类在100 多年前进入南极冰盖,探险的成分占主导,目标是揭开她的神秘面纱。而在全球变暖下,我们蓝色星球上的冰川在加速融化。对于地球*南端的南极冰盖,人们更加关注冰盖的变化。冰盖是否在融化?冰盖融化对海平面和海洋生态系统有何影响?从科学家获得的*新资料来看,20 世纪90年代冰盖每年损失的水量为300 亿吨,但21 世纪*初的10年每年损失量达到1470 亿吨,这说明冰盖的融化在加速。其中,西南极冰盖和南极半岛的冰川加速消融非常显著。尽管如此,由于南极冰盖面积巨大,观测的区域和时间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冰架底部与海水接触的部分还无法实施大规模观测。对冰盖和冰架底部的消融认识不够,目前*多是对南极冰盖“表象”的研究。
■ 南极大陆延伸到海洋的冰川
【南极冰盖】
冰盖指面积大于50 000 平方千米的冰川,地球上目前只有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两个冰盖。冰盖通常呈穹状,冰流轨迹从冰盖中心地带呈辐散状流向冰盖边缘。由于冰盖巨大的冰量、冷储及表面高反照率,它们一方面调节气候变化,另一方面也通过边缘崩解和冰下冷水流驱动全球海洋环流,影响海平面变化。冰盖内保存有大量的反映地球气候、环境、人类活动和外太空事件的记录。
南极冰盖指覆盖于南极大陆的巨大冰体,为地球上目前*大的冰盖,其面积约1230 万平方千米,平均厚度为2450 米,总冰量约2650 万立方千米,冰储量占地球上约70% 的淡水储量,相当于海平面58 米的变化量。南极冰盖以南极横断山脉为界分为东南极冰盖和西南极冰盖,前者以陆地为基底,后者有部分漂浮于海洋之上,如罗斯冰架、菲尔希纳- 隆尼冰架等。南极冰盖下伏大量湖泊和水流系统,冰盖底部的科学研究已成为重要的前沿领域。
(改编自维基百科)
展开